声音
2018/09/18被埋没的城市
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第 37 站,许知远来到了阳谷。它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但提起来又鼎鼎大名的县城,因为武松打虎就在当地。 历史虽然给予了丰富的故事背景,但是现实却寡淡平常,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反思,在这样一个追求创新的时代,究竟应该如何让过去依旧饱有魅力,同时又该如何平衡改变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艳遇图书馆 第三十七站
坐标:阳谷
旅途荐书:《文化中的政治:戏剧表演与清都社会》
随身音乐:《Foolish Heart》
邂逅之声:苏听风(听众)
以下为第三十七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邂逅之城:阳谷】
“充满想象力,又毫无想象力”
上期我念了一个同学写的小城榆次,让我想到了阳谷。因为之前一直没去过,所以就很想试试。据说这个地方其实修了很多关于武松的旅游景点。中国的很多县城,你可以说它既有想象力,又毫无想象力。基本上都是找一些历史中的人物,然后修建一些很丑的建筑。阳谷可能也是这样,据说那里有好几个仿宋街,还有狮子楼这样的酒楼,号称是宋代传下来的,怎么可能呢。大家有空可以逛一逛,但一定是很失望的。
阳谷的狮子楼
我上次去日本有很多感触,就是如果我们真的有创造性人才,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其实可以被很好地现代化,变成滋养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当然也会招揽游客。但现在这些决策者们把县城里的旅游景观做得太愚蠢了,愚蠢到你都不知道怎么评价它,会觉得他们在糟蹋历史,而不是在激活历史。
特别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参与这样的工作,用一种新的审美方式、思考方式和历史意识去激活这些传统。 当然,我也很希望我们的听众从阳谷县发来你的文章,或者发来你的照片,说说你们对于阳谷县的认识,以及你们心中的武松、西门庆以及潘金莲。
最近我们的单读公众号发起了一个栏目,叫做“小地方”。吴琦、刘宽他们都参与过,其实很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发来你们的小城故事,说说那些长年被忽略的小城到底在发生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过去和现在。
【推荐旅书:《文化中的政治:戏剧表演与清都社会》】
“京剧的创造性不比现在的网剧低”
《水浒传》其实现在一直在被改编。比如在京剧中的演绎就是如此。恰好我们回来要做一个节目,就是去采访谭鑫培的后人。谭鑫培是当时中国很重要的一位京剧演员,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一直到民国都是最当红的代表,直到被梅兰芳替代。而且谭鑫培家也是唯一一个七代人一直都在坚持唱京剧的家庭,所以我对这个家族特别有兴趣,也特别好奇,想找他们聊一聊,关于他们怎么理解京剧。
京剧大师谭鑫培(右)及其饰演老将“黄忠”的定妆照
我在找参考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美国学者郭安瑞写的《Opera and the City》,它追溯的是从明到清北京的戏剧和城市的关系,非常有趣的一个视角,其实很值得一读,主要就是讲清末的时候人们怎么理解这些戏剧,戏剧怎么创新。现在我们说起京剧,总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事情,但它实际上充满了创新。徽班入京之后,由过去昆曲的曲调加上西皮、二黄这些新的唱法,再包括秦腔,全都混在一起,变成一个崭新的剧种。
它的创造性不低于我们现在看的《延禧攻略》《如懿传》。但当中讨厌的部分,在于它们总传达一些特别陈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是需要改良的。当年齐如山先生让梅兰芳来改良戏剧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美] 郭安瑞 著
郭安瑞 朱星威 译
启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
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段落,其中一部分就是讲这些戏剧是如何被改编的。
有一幕在晚清不断演唱的戏剧叫《义侠记》,是由《水浒》里面武松、潘金莲、武大,还有王婆、西门庆的故事改编而来。下面是关于这幕剧的改编及内容的描述。
“从一个在丈夫那里无法得到满足的孤独妻子,到成为勾引男人的尤物,最终成为奸妇和杀人犯。小说中潘金莲的人生轨迹是如此吸引读者,以至于她的恶行超越了《水浒传》中相对简洁的描述,而有了自身的文学生命。小说中作为配角的潘金莲以及她与王婆、西门玉相互勾结的故事,成了 16 世纪末小说《金瓶梅》的核心内容。该小说将潘金莲与她的情夫改写为主要人物,《金瓶梅》对于潘金莲给予的同情远少于《水浒传》。但鉴于这一故事素材在同时期其他小说中亦反复被引用,足见晚明对这一特别狡诈的妖妇的痴迷。”
“几乎在《金瓶梅》问世的同一时期,剧作家沈谨将小说中有关武松的十个章回的内容改编为传奇的《义侠记》。《义侠记》将故事的中心从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转移到对武松的英雄壮举上。如同许自昌对《水浒传》中宋江故事的戏剧改编一样,《义侠记》也比晚明小说各个版本更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沈谨的改编十分贴近《水浒传》中小说的情节语境,但他又有一些新的创新。其中最主要的是创造了武松的未婚妻贾氏这一人物。与潘金莲与王婆之辈的奸诈形成鲜明对比,贾氏品德高尚,贾氏与其母穿插出现在整个 36 出剧目中,她们时而面对强盗,时而遭到武松敌人的威胁。最终在其他梁山好汉的帮助下,与武松团聚。”
“这一改动意在磨平武松形象中粗糙的部分,将其从一个带有攻击性的武夫,不适合家庭生活的逃犯,转变为一个忠实的女婿。直到他的经济前景得到改善,对他的指控全部撤销,从而使他有可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丈夫时,他才结婚。”
“《义侠记》是以一个经典的浪漫喜剧大团圆作为结尾,所有梁山逃犯的罪行也得到赦免。”
戏曲人物《义侠记》之四戏叔,李英杰作品
【邂逅之音:《Foolish Heart》】
“愚蠢,但很纯真”
特别喜欢这首歌,曲调很好听,对我来说很异国感,又非常的抒情。我也喜欢它的歌名“ Foolish Heart ”,“ Foolish ”怎么理解,“愚蠢之心”吗?当然你可以双重理解它。一方面可能真的愚蠢,另一方面又带着强烈的纯真。歌词写得也很好,简单动人,当然唱得就更好了。
它的歌唱者和作者是 The Mavericks ,一支美国乐队。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是非常有个性的,“ the mavericks ”是带有反叛性和某种颠覆性的人,可以说是一种很棒的,带着异端的声音。
The Mavericks是一个美国乡村音乐乐队,来自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成立于1989年
John McCain(麦凯恩)去世的时候,纽约时报就说他是一个 maverick senator,因为他身为共和党议员却批评川普,这是一个让人很意外的人。我以前看过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的一本书,他就说日本特别需要 maverick ——异端者,不拘一格者——来打破日本的沉闷。我们此刻的中国也是,需要很多的 mavericks,各行各业的 mavericks,他们可以成为不一样的声音,可以质疑主流的情绪,可以固执己见,当然他们都要有才能。我也特别希望很多听这个节目的人,可以成为自己小圈子里的 maverick。
【邂逅之声:苏听风(听众)】
“香港,香港”
今天读一个曾经很时髦的地方,香港。作者叫苏听风,虽然这个名字真是有些小资产阶级,但如果是真名的话,表示抱歉,不好意思,忽略我刚才的说法。他写的挺像梁敏君的,有点香港的味道——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能像香港一样,它存在于记忆之中时,是那么真实,而当你亲身临近时,它又显得那么的陌生。这种感觉,就像是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所写:‘你的脚步追随的不是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已被掩埋的、被抹掉了的事物。’”
“我们经深圳的沙头角过关后,车子行驶了很长的一段看起来十分荒凉的公路,在途中经过狮子山、马场,再到湾仔。看到对面的中环九号码头也在晴朗的天空下一览无遗。至少有十部港剧的分手戏都是在这上演的啊。曾经也路过那里,每每想起这是一片“分手之地”,几乎从来不走过去。倒是这附近的轩尼诗道,很喜欢去走一走。”
香港铜锣湾轩尼诗道
“我和同去的姑娘们在一家麦当劳聊天。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光景里,就把各自的小半生都给描述了一遍。坐在我们旁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只吃一包薯条的外国人,喝了一杯冰可乐的顺丰快递员,点了一份套餐的中年妇女,吃了两个冰激凌的学生。我并不知道,她们来自哪里,又将去到哪去,跟我们一样是短暂的停留,还是天天经过此地。”
“我们在这样的吵闹的、充满着汉堡味的空间里,聊了许多曾经不会聊起来的话题,以及袒露着不会轻易表达的心声。在那一时刻,我认为香港,带给我们空前的亲密和信任。”
“我们漫无目地的在烈日之下,走街穿巷,与并行的路人擦肩而过。我十分好奇,这些人,是否就跟我曾经在电视里、电影里、书上、歌里听到的故事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这是一种奇怪的体验,我以为我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足以能明白这个城市的生活群像,当我身处其中时,才发现,我自己依然是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站在他们的对面。不得不承认,香港于我而言,它始终是一个存在于想象层面的城市。”
写的很好啊,感受很细腻,语言也很通畅和简练,希望你多写一些,下次发一个别的城市给我们。
艳遇图书馆
第36站:印度人的甜蜜的贫穷
第 35 站:我偏爱那个充满紧张感的京都
第 34 站:因社会变革牺牲的普通年轻人
第 33 站:年轻人的精神已消失殆尽
第 32 站:失败者同样重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