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2024/02/21

单读 2024 年的第一个好消息

单读
跨入 2024 年,单读的第一个好消息是,我们还在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出版。 截至目前,《单读》MOOK(我们的文学杂志)已连续出版 14 年,编辑日程排到了第 40 期;新书系列也在囊括了虚构、非虚构、诗集、漫画等多个图书品种的情况下,出版了三十多册。合作作家、艺术家、各领域创作者上百人。 更令我们欣喜的是,在坚持这份事业的同时,我们还在今天这个问题愈发棘手的商业世界中,遇到了很多和我们志趣相投的品牌朋友,与我们一同发掘出版更多的可能性。这也许是因为“长期主义”的重提,尽管这从来就是单读默认的“出厂设置”;也许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转瞬即逝的情绪与口号正在失效,而一本书的价值却可以被反复重新发现;当然更可能是因为,这些年我们共享着同一种经验,它让我们看到遗忘与失去是如此轻易,我们不得不去做一本又一本书,为今天的思考、情感和行动,留下确凿的痕迹。

《勇敢的礼物》

单读 x ELLE 津梁工作室

01.png

2024 年的第一天,《单读》勇闯时尚界,与合作伙伴 ELLE 津梁工作室共同推出特刊《勇敢的礼物》,从近年来勇敢发声、积极挑战社会陈规的女性那里汲取能量,作为礼物送给读者,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有勇气继续去冒险。

02.jpeg

《勇敢的礼物》汇集了十二位不同领域的女性创作者——陈英、淡豹、郭爽、郭晓婷、姜杰、鞠白玉、刘宽、鸟鸟、荞麦、宋佳、叶童和周嘉宁(按姓氏音序排列),她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冒险故事,并回答了十个与勇气有关的问题。

03.jpeg

文字内容之外,当代创作者肖像成为这本特刊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摄影师的镜头,一组精美的时尚大片,让不同女性别具一格的美和生命力得以被看见。

04.jpeg

《勇敢的礼物》虽围绕女性谈话展开,但其中的鼓励要送给每一位正在徘徊的朋友:一个人不必须成为无坚不摧的强者,但可以鼓励自己怀疑一次主流标准,挑战一回有点困难的事,说出一次内心的隐痛……也许,伴随一次勇敢,对你而言最好的礼物就会来临。

《创作者》

单读 × vivo

05.jpeg

《创作者》Vol.5 封面

尽管一直在做出版,但单读的创作从来不仅限文字,声音与影像也是我们重要的表达工具。自 2022 年起,同样关注影像领域创作的 vivo 便邀请单读共同策划制作其品牌杂志《创作者》,这项合作延续至今,两年内已连续推出三辑,最新一辑已在这个春节与读者、用户们见面。

06.jpeg

这个春节,《创作者》Vol.5 的二十多位嘉宾与读者们一起,寻找“创造快乐的方法论”。

在三辑《创作者》中,我们以技术、影像与创作的关系作为内容脉络,先后探讨了在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移动影像如何作为一种记忆样本参与今天的视听文化塑造,AI时代下技术与创作如何共生等社会议题。

07.jpeg

谢飞、穆德远、肖全、曹斐、东东枪、陈楸帆、王威廉、陆晔、简里里、Boris Eldagsen 等几十位来自国内外各领域的内容创作者、摄影师、艺术家、学者、作家、导演等陆续与单读展开合作,接受《创作者》的采访与拍摄,他们独特的观点、感受、经验和创作,与兼具人文气质与时尚质感的肖像大片一起被杂志收录。

08.jpeg

凭借作品 PSEUDOMNESIA: The Electrician 拿下索尼世界摄影奖 (SWPA)的德国艺术家 Boris Eldagsen 受单读邀约为杂志创作一组 AI 生成图片。

除此之外,在《创作者》的制作过程中,单读还将自己对移动影像与新技术的思考融入到杂志设计之中,以视觉语言回应核心议题的方式,进行了多种有趣的尝试。

在 Vol.4“从新定义未来”一辑中,设计师通过 Midjourney 以图生图,将 2023 vivo 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中的获奖作品绘制成超现实的封面图像,为读者带去充满未来感的视觉体验。

09.jpeg

利用 Midjourney 生成的《创作者》Vol.4 封面图像

在以“从新定义未来”为主题的一辑中,设计师通过 Midjourney 以图生图,将 2023 vivo 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中的获奖作品绘制成超现实的封面图像,为读者带去充满未来感的视觉体验;而在“我拍了拍你的十年”一辑中,为了让杂志读者也能获得使用手机时的“即时性”和“互动感”,我们将每位创作者讲述中提到的书籍、事件及影像作品以二维码形式嵌入内文,供读者拍一拍扫一扫,即时获取补充资讯。

而在 Vol.5 的制作中,为了体现这一辑的“快乐”精神,单读创新性地引入了与插画艺术家的合作,通过更加活泼、跳跃且充满趣味的视觉语言,愉悦读者的阅读过程。

10.jpeg

《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

单读 × 快手

11.jpeg

一个女人哭了

一个女人也哭了

我总是分不清

哪个是俄罗斯人

哪个是乌克兰人

只从字幕里知道

她的儿子去了战场

《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是一本由我们附近的普通人创作的诗集,由单读和快手人间后视镜工作室共同出品。

在快手平台上,约有 60 万人正在写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外卖员、菜农、油漆工人、超市员工,也有初中语文老师、电台主播、图书编辑、全职主妇。66 岁的退休工人远山,为了写诗,在一年中翻烂了一本《新华字典》;盲人按摩师史欣欣,在努力工作之余,通过写诗来触摸生活……而诗歌、文学并不是专属于少数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奢侈品,这是单读与快手人间后视镜工作室在合作之初便达成的共识。我们都希望可以制作一本突破惯例的书,打破固有的圈层,去尽力倾听那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声音。这些真实、自然,甚至有些粗粝的文字,共同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痛苦、脆弱、平静,甚至幸福,我们有责任让他们被看见。

12.jpeg

我们从快手平台上收集了近千首诗歌,并特别邀请了阿乙、邓安庆、韩松落、胡桑、贾行家、蓝蓝、梁鸿、项飙、徐晨亮、叶三担任编委,参与诗歌遴选。最终,《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呈现 217 首诗歌,来自 54 位年龄、性别、家乡、职业各异的业余创作者。

这是一份由单读和快手共同送出的礼物,送给写诗的人,也送给读诗的人,以此致敬普通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这也是单读和品牌合作共创,并得到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籍,截至目前销量 1.8w 册,豆瓣评分 8.3,并即将迎来再版。

《腾讯·伙伴》

单读 × 腾讯招聘

13.jpeg

品牌故事应该怎么讲?单读携手腾讯招聘联合策划制作的《腾讯·伙伴》,寻找品牌叙事的更多可能。

这个由一间小办公室起家的公司,已经来到第 26 年。从最初仅有五位创始人,到现在近 9 万名员工,这些始终与这间“崭新”的数字科技公司携手前行的人,持续对时代做出最及时的回应。讲述腾讯的故事,“伙伴”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我们用近一年的时间,寻找不同岗位、不同角色、不同年龄的腾讯员工,询问他们相似的问题:为何选择腾讯?为何留在腾讯?他们的回答各异,但都展示出了同样的生命力:因为想要技术落地、想要关注气候、想要创作自由、想要看见协作的可能......这些故事都被收录在这本书中,一家企业、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够持续发问、持续解惑、持续寻找答案的原因,也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

14.jpeg

鹅厂里的“世界名画”,生动再现了许多“内部梗”,让职业趣味一览无余。

《腾讯·伙伴》是一本大小仅 120*190mm 的小书,但我们仍然选择了精心的设计——216g 幼纹纸,压凹烫银工艺。15 种字体的“单人旁”部首,彼此通过线条连接——“我们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均是腾讯·伙伴。”

《心之竹》

单读 × vivo

15.jpeg

传统节日向来是品牌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的重要节点,每逢佳节也一定是大家在放假、美食与消费上大做文章的时刻。然而单读却认为,除去以上视角,每一个传统节日,还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流动的史书与风俗志,等待我们反复阅读、重新发现。

在这一点上,以“人文之悦”为品牌主张的 vivo 与我们不谋而合。2021 年端午节,单读与 vivo 联合打造了名为《心之竹》的这本小册子,通过二十个端午节未曾被注意到的侧面,重新走进这个节日,并在传统与当下的交织中,发现新的端午之趣。

16.jpeg

《探享家》

单读 × LEXUS

17.jpeg

单向空间与品牌雷克萨斯的对话始于 2018 年,在共同发起对话活动“新声实验室——寻找新的思想者”、书店支持计划“守护城市之光”、匠心展“天工开物·预见生活之美”等活动之后,2020 年,单读开始尝试将对话的精神以一种更为持久的方式延续,刊物《探享家》就在此时诞生。

18.jpeg

在与雷克萨斯的合作中,“关注情感与温度之于人的意义”成为最稳固的共识。在这本《探享家 》中,我们邀请到许多思想闪光、真诚可爱、也送予别人温暖的人,将他们自身的经验与见解,对生活最本真的感悟集结成一本小书。从中,我们能够看见许知远的思辨与偏见、陆庆屹的坚守与细腻、项飙的求真与严谨、西川的本真与随性......

19.jpeg

时代施予我们的考验总是迅疾又多变的,我们总是很难拥有长久的经验,来应对危机,但在共有的经验中,总能够找到应对的视角与方法。这本与雷克萨斯共创的刊物,就被寄望于在持续更新的生活中,为我们打开更多视角,保持探寻的好奇,体味生命的美好。

如果你也想与单读合作,也关心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切,有自己想传达的思考,欢迎关注「单读」公众号,或邮箱联络我们:

dandu@owspace.com

喜欢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