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2022/07/04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单读 Pick
六月,单读编辑部结束居家办公,回到了办公室,但疫情防控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每天要记得确认核酸阴性的天数,以确保自己出门的合法性;主编所在的小区突然被封控(顺从是一种慢性病|封控十日谈);同事们都在感慨,好久没能回家了。此地和彼岸的两起女性事件也提醒着,世界是失常的。 阅读是为数不多能带来稳定秩序感的时候,我们还在书写、传播,在小范围的精神世界里,保持对人和世界的期许,同时提醒自己,我们的生活也应该和书里所信奉的一样。 于是我们决定,不止一年一度的文学奖,每个月都要记录关注到的人和作品,由此检视当下的生活。以下是六月单读 Pick 的作家、作品、旅行文学和书籍设计,关于逃离和记忆。

💘

六月

我们关注的作家

Writer of the Month

张泉

00.png

逝去的时间潜流里,流淌着许多动人故事和有趣知识,却几乎被一层一层新鲜事的泥沙所掩埋。张泉总是擅长打捞出它们,敏锐地从海量素材里辨识出重要的主题,用扎实的资料整理功力,厘清其中的历史脉络,也用训练有素的问题意识,找到它们在今天的回响。《手艺之道》《中华文明访谈录》《荒野上的大师》三本书,分别关注传统手艺人、当代思想者与中华文明史的精神关联和第一代走向旷野做田野调查的中国学人,他以出色的写作技巧,让原本庞杂的故事面目清晰且引人入胜,为今天的读者擦亮铜镜。

💘

六月

我们喜爱读的作品

Books of the Month

01

暗影中的人

01.png

娜塔莎·沃丁的笔力还是很深,能把几乎无言的父女关系写出这样的深度。其中的张力和强度固然不如《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但作为“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来读还是补充了很多认识,更何况这是两代人的人生。当个人作为大历史的注脚,尤其是那些遭受贬抑、不受欢迎的人,大概率都只能沦为沉默的暗影,因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很侥幸的情况是,其中一个叛逆的女儿后来掌握了表达能力,后知后觉地为自己死去的失散的亲人发出声音。

02

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

02.png

“得是多可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故事”,读这本写满童稚、呓语般话语,时常让人心头一喜的书,会忍不住发出这句有些肉麻的感慨,而范晔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西语译者,名字与《百年孤独》《未知大学》《三只忧伤的老虎》摆在一起。

他用一种孩童的视角、口吻来写,不讲科学,不讲道理,没有装模作样的东西,却又分明是一个成年人的创作:那是在文学中浸泡过才淬炼得出的句子,有过生活阅历后才会闪现出的思考。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插画皆由顾湘所绘,与范晔的文字相得益彰。

这本书真让人想在每天睡前翻几页,不一定会做好梦,但大概率会做个有意思的梦。

03

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03.jpg

旅居英国的十二年里,王梆从一个来自异乡的“伦敦漂”成为扎根当地的“乡下人”。她首先是一个认真生活、敏于观察的参与者:她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在后院种菜、下地劳作,走进乡村社交俱乐部;她关注食物的价格、住房问题;走访养老院、加入食物银行,关心身边邻舍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处境,带着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也启发她进一步在阅读和采访中深入了解当代英国的家庭、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并由此反思全球化给一个中下层收入的家庭带来的具体影响。 

而她提供的英国经验,对此时此地的我们有直接的启发。无论是英国在贫富分化与社会老龄化加剧的当下,如何解决医疗资源愈发紧张、年轻人生活压力不断加重的问题,还是英国在疫情期间开展“互助”模式,发挥民间自下而上的力量,调动个人参与共助的积极性,都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从中学习普通人应对公共问题的经验。

04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04.png

“要是把数百万不得不生活在贫穷困苦中的人,把他们的贫穷和困苦与小说’主人公’的生活并列在一起,小说就显得要么没有品位,要么是失败的艺术。”

这是萨莉·鲁尼的新小说《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的一段话。主人公,和萨莉·鲁尼一样年纪、背景、经历的作家艾丽丝,在与好朋友艾琳的邮件往来中这样批评欧美小说。艾琳是一位文学编辑。于是,艾丽丝与艾琳这两位“主人公”的生活,与这本新小说一起,都遭到了来自自身的批评。看到这里,你会一百万次发现,这是一本不为过于直白地讨论现在的一切而感到羞耻的小说。如果这是萨莉·鲁尼的魅力所在——写过剩的自我意识,写形而上的烦恼,写依托于网络与技术的脆弱关系——《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是将这种魅力更干脆地发挥出来的一本小说。

05

日日杂记

05.png

看过默音在《单读 28·明亮的时刻:女导演特辑》里写武田百合子的一文,围绕在这位女性身边的诸多身份一一浮现:咖啡馆女招待、凶杀案被害者的外孙女、名作家的妻子、口述笔记员……最后才是作家。也因此,我对她的文字更加好奇。《日日杂记》是武田百合子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虽然不比《富士日记》为读者熟知,却以跨越体例的笔触,展现出了更多日常的力量。这力量不指激昂,而是一种淡然与坚韧。用译者默音的话说,“是撷取到手仍在呼吸的、生活的枝与叶”的力量。

06

记忆之城

06.png

社会新闻作者、非虚构、自传体小说,这些关键词已经牢牢抓住了读者,再加上,作者那一栏写着袁凌的名字。袁凌是第五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奖得主,在非虚构写作领域,读者们对他早已熟识。这次,他依然保持了他擅长的敏锐视角、跳跃性的文字风格和粗粝的现实感,并试图用这本书“抢救”那个失去的世界和那些失去的时间。

💘

六月

让我们喘口气的旅行文学

Travel Writing of the Month

01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07.png

有阵子流行过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虽然都市生活便捷,繁华景观迷人眼,但不停歇的竞争、填不满的欲望、卸不掉的压力,让人不禁遐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野生活。《土里不土气》的作者长角羚和蚊滋滋把很多人的想象付诸实践,两人搬去北京的里山居住。

但城市和乡村不是一组反义词,农夫生活同样困难重重,比如,只会熟练操作手机的年轻人,懂得如何使用劳作工具吗?这本书没有把里山生活描述为一个桃花源,甚至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山居生活指导手册,他们记录干活的经验、动植物观察和食谱,在这一过程中,用肉身去感受自然、理解生命,体验一种与之共振的生活。

如果你还抱着一颗逃离的心,这本书或许会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也可能给你勇气——总能用双手开凿出其他生活的可能,并获得幸福。

02

榆林道

08.png

写《陇关道》的时候,作者胡成就采用了一种流动的、杂糅的文体:像是写游记,像是写散文,又像是在写文史评论。这次写《榆林道》,他不仅延续了这种文体,还收录进去了他在游历途中拍摄的摄影作品,在视觉的维度上抵抗人们对这段历史的遗忘。

在《榆林道》的述说中,私人和公共的历史记忆一同存在。作者写陕北那些发生过许多历史大事的地点,也写爷爷奶奶居住的村子,于是,“风土人情”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故事。虽然作者重走的是他故园的路,但就像他在书外后记中说,“也许,我是说也许,也许你们还会看见自己的爷爷奶奶,看见他们的故事”。也许我们也能重拾对故乡历史的兴趣,并在其中看见自身的历史。

💘

六月

吸引我们的书籍设计

Book Design of the Month

01

好不愤怒:女性愤怒的革命力量

09.jpg

颜色碰撞、字形拆分,都让这本书的封面足够吸睛,直观体现了“好不愤怒”的情绪。书封展开后是一张海报,颇有新意的设计。

02

纣王

10.jpg

强烈的色彩对比,无衬线的英文字体和中文手写体之间形成强大的矛盾感,呈现这部作品的戏剧张力。

03

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

11.jpg

这是一本在西方学术体系下作的中国研究,译介回了中文,设计也在传递这本书在东西古今间的游走:使用了书法、文人画这样的传统中国元素,同时用西方式的图解来排布文字信息。


加入 2022 单读全年订阅

网罗每月精彩

1645181442(1).jpg

喜欢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