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2020/11/19

当城市进入午夜 留一盏灯给我读书

单向街书店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

2014 年 7 月 12 日,位于广州市体育东路的 24 小时书店 1200bookshop 开张。那时刚刚成长的书店就像是热爱阅读的人的后花园,他们在这里念诗、读书,享受阅读带给生活的乐趣。

逐渐地,这家 24 小时的书店成为了人们必需场所。说它是“必需场所”,是因为它不仅仅只拥有书店买书、卖书的功能,它更成为了联结整个社区的公共场域。书店变成了一个“加了盖”的社区广场,是周围社区人们饭后散步遛弯的好去处,是情侣、朋友约会见面的地方、街头避雨处甚至是寻找充电口的最佳选择……

640-734.jpeg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一来书店的功能是逐渐在消解,但在 1200bookshop 书店主理人刘二囍看来,这却是书店与城市融合的过程,更代表着书店未来发展的方向。书店除了买书、卖书,更重要的书所延展出的文化内涵,它承载了城市不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城市文化相融并通,与城市里有故事的人相互扶持。


书店人爱文学,更爱热爱文学的人。2020 年 8 月,由雷克萨斯联合单向空间发起的「守护城市之光·书店支持计划」来到广州,携手广州 1200bookshop 发起了一次写作征文计划:「记忆之场」。我们在书店点燃一盏文学的灯,寻找城市中最有想象力的头脑,让热爱文学的人被发现,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唤醒这个时代的文学。

640-735.jpeg

640-736.jpeg

640-737.jpeg

640-738.jpeg

从 8 月到 11 月,持续了三个月的「记忆之场」写作计划终于结束。写作计划的尾声,参与此次计划的四位编委与获奖作者一同来到了1200bookshop 体育东总店,以「记忆之场与文学」为主题展开讨论,为我们献上了一次颁奖礼,更是一场关于记忆的文学沙龙。

——何为「记忆之场」——

640-739.jpeg

| 刘圣雨 1200bookshop文化总监

碎片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记忆的东西

这次主题来自于一本叫《记忆,历史,遗忘》的书,作者是法国历史学家保罗·利科。这本书是关于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的东西,同时也写到了为什么要记忆历史。其实不仅有集体记忆,也有集体失忆的情况出现。我们处于一个加速遗忘的时期,有互联网的影响,也有其他影响,我们和之前的记忆是接续不上的,是碎片的记忆。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该怎么思考,关注我们自己记忆的东西。

确定了“记忆”这个词之后,我特别害怕这个东西抛出来了,很多人会把东西写得非常虚,所以就在后面加了一个“场”。“场”代表什么,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比如物质上的,某个物质性的空间;或者是一种“气”一样的存在,比如说一个圆,有圆心,它是由圆心散发出来的一个中心场。同时你也可以把它思考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场,去中心化,它就是一个气场,气一样的存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思考边界的问题,“场”究竟有没有边界。

640-740.jpeg

|周可 原新周刊执行总编,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重建个人经验,在集体共鸣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记忆让我们能够逆着时光往回,并不是完全被时间裹挟着向前。记忆是关乎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的事情。就像我之前提到我们这代人没有太多个人记忆,你的记忆说出来,大家也都有,我们产生共鸣,这种感觉看起来很好,但其实想起来很可怕的。

为什么可怕呢?因为你会发现没有自己的东西,你的所有东西其实都是别人拥有的。尤其我们现在所处的一个互联网时代,它的一切都是有记忆的,并且大多数记忆都是集体记忆。就像别人跟你说一个梗,你会觉得那句话好像不懂,而且你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会心一笑,你就会很焦虑、很焦急。等你查完了弄清楚了,你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其实我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对个性、对自我的一种很大的摧残。因为人太孤独,害怕孤独,很多人更愿意在集体共鸣中找一种存在感。我认为恰恰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要认真地生活,认真生活的人至少应该稍微避开一下,至少要能够重建自己的个人经验。

640-741.jpeg

|郑奋 马赛克书店 CEO,选书师

记忆联结一切

记忆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是我们处理不了的一个阶段,也可能说现在就是处理过去和未来。当说到记忆的时候,我想到一个中国史上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他当时要一个全新的东西,一个帝国一样的东西,他要帝国统一语言,统一金钱,一切东西都要统一甚至重新来一遍。然后他就把所有过去的东西都焚烧掉,你看对记忆的破坏就导致对未来的破坏。所以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去记忆,因为你解放不了你的记忆,你就解放不了你的未来。

任何东西其实都不可能跟记忆毫无关联,一个很厉害的作品可以勾连起无数的文本,一个记忆勾起所有的东西,联结所有的东西。

640-742.jpeg

|林培源 青年作家,清华大学文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著有小说集《神童与录音机》,《小镇生活指南》等

文字有迹可循,记忆却是复杂多变

书中描写的记忆是混乱、跳动的,但当你读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跳跃是有规律的,或者说是有迹可循的。你能够顺着这种叙事的语言河流,进入到这个人的意识当中。与此同时,记忆又是十分复杂的,我们能发现每个人的记忆都连接到不同的通道,叙述人本身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你需要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去发现作者自己的态度,他的价值立场,他的批判。所以其实读文字的过程很像捉迷藏,就像一个侦探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事情的真相。

640-165.png

特别提及

《Fatasieren:景田北》- Flor

《粉红的象》- Zoe

—— 获奖作者分享 ——

(部分作者未能抵达现场领奖)

卢子清 二等奖

获奖作品《撼天灵》

《撼天灵》其实是我人生第一次投稿,不到十天就赶了出来。

当时看到“记忆之场”的题目时,我第一个反应是想写广州东山的故事,因为我是东山人,但我想大家平时能接触的题材其实都已经写烂了,我一个小白如何第一时间抓住评委的眼光呢?于是我就想到自己道教居士的身份,选了一个很冷门,却也是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宗教类题材。

其中的某些段落其实我自己是有存稿的,比如说第一章那个梦,大殿着法袍就是我自己真实的梦境,还有题记中城隍庙上的对联,也是我在道教之音上看到的。当时我就很震撼,所以就拿来做题记。故事其实也是有原型的,是我从道长的口中听到。当时我就想,自己可以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因为我自己在去年频繁出入于道观之中,我甚至在道观住了一个月,也经常在广州的道观做义工。所以我在大殿里就经常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们,把他们写进了文章的众生相里。还有在太上老君面前双手合十,其实也是很大的讽刺,用佛教的双手合十来拜道教的神灵,有时候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些讽刺我也写了进去。其实也很怕自己写这么大的题材会 hold 不住,毕竟真的算是处女作。看到效果出来还可以的时候,还是很感动。

麦畋 二等奖

获奖作品《聊以悲苦诉山鬼》

我的笔名叫麦畋。畋的左边是田字,代表我的职业,因为我是做 IT 出身的,是产品经理。右边是打猎,这是我的副业,写作、出版方面的。我的祖籍是莆田的,这篇小说其实就是写我祖辈的故事,他们从南宋时期躲避战乱,移民躲到阳江。

我写的小说其实也是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只是并不是 1991 年,而是 1996 年的事情。1996 年有一场大台风,它把海里一条小汽车大小的鲸鱼打到了海滩上。我把这个事情加上家乡的一些故事作了一个魔幻的处理,就变成了故乡的一个故事。这来源于我自己对“记忆之场”的理解,“记”是“记录”、“忆”是回忆、“场”是“故乡”。

我在 2010 年回到广州之后,一直在到处跑,不停地逛广州的每一个地方。因为我发现自己对广东是有愧欠感的,我一直没有详细地去了解我们的岭南文化,还有广东,还有我老家阳江那边的一些传统文化。所以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把它们全部融入到我的脑子里面,再结合我家的历史,把它变成一个全新的东西。

至于这篇小说为什么叫《山鬼》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山上是没有鬼的,山鬼代表的是我的家族。我的家族从南宋到现在已经快六百多年了,所以它发生的故事其实都是我家族的故事。像刚才周可老师说这个《百年孤独》,我觉得自己的《山鬼》就像《百年孤独》一样是一种魔幻小说。大家如果带着这种想法去看的话,可能体验也会更深刻。

以下为本次写作计划获奖作品

卷舌

撼天灵

聊以悲苦诉山鬼

栗子坟场

记录一次死亡

从早到晚的茶客们

Fatasieren:景田北

粉红的象

640-743.jpeg

“好的作品就像宝剑‘唰’地一下在你眼前出现,不仅有声音,而且还有亮光。它不一定要见血,但是一定要让你亮一下,这是非常厉害的。”

这是郑奋老师在阐述这一次的「记忆之场」写作计划时所做的一个总结。热爱读书的我们总是一直期待着有更好的作品出现,用来满足我们对文学、文字的欲望。然而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让我们对真正的文学记忆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当文学披上虚假的外壳式时,我们需要真挚、热诚的写作者去击碎它,让文学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640-737.jpeg

喜欢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