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0/04/26

平如美棠

晚安武汉
今晚,来自上海的小学语文老师菁菁与我们分享《平如美棠》。作为参加过抗战、扛过文革的老兵,饶平如在老伴美棠去世后,手绘了 18 本画册,描述了他与夫人从初识到相处,再到生死离别的近六十年时光,同时也记载了时代变迁。期间,他和夫人美棠彼此分离十几年而不离不弃,菁菁为我们读到了此中的种种心酸与甜蜜。

目之所及,以现在的趋势,将有数十万人注定在这场疫情中死去。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当然有年轻人对此幸灾乐祸,他们提出某种说法——老人太多,他们不工作,占用着社会资源,没有贡献,反而是靠年轻人养着。换句话说,死不足惜。

你大概听过那句话:每个老人的死去,都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但在乎图书馆有无的人不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是先进的,老人自然就是落后的。这种意识形态写进我们的血液里——今天永远比昨天好,明天会更好。今天的思想当然比昨天更进步,昨天更保守,今天更开放。这里,衰老/年轻、过往/现在相互对应。

但稍微进入历史,我们就能发现,一百多年前,国与国之间的开放程度远高于今天;九十年前,女性作为一个集体的政治力量比今天任何女性主义与女权团体都要强大的多;七十年前,八小时工作制、下班不工作是一种共识;六十年前,年轻人的思想要比今天激进的多,并且他们愿意付诸实践,改变世界。参与这些历史的人,就是今天的老人。而今天,要比我们大部分人想象中的,保守得多得多。

感谢单向空间所有会员朋友们投稿的作品,在你们之中,我们收到了在今天重要也是必要的声音——来自老人的声音。

接下来三天,【晚安武汉】都会分享老者的写作。当新锐、先锋的青年勾画的美好未来变成一个愈发渺茫幻影之时,我们需要回头寻找那些更老人的人、更老的故事。那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次警示:如果仅从老龄化和劳动力的狭隘角度去看老人,会和当下所有对年轻、先进、更新这样概念的过度崇拜一样,成为我们社会最大的不幸。

从人类文明的鸿蒙时代开始,他们就是将知识和善良从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传递的摆渡者。年轻没什么好炫耀的,谁还没年轻过,问题是,你老过吗?如果我们真的从“见证历史”中学到了什么,也许首先就是一个基于《三体》的反题——失去青年,失去很多;失去老人,失去一切


晚安武汉丨单读全新音频接力计划

武汉已经解封了。人们重新开始通勤、逛街、工作、消费,那些持续更新的数据、讨论的重心,好像上一秒还聚焦在武汉和湖北,下一秒就从国内转向了国际。像是横行的盗匪掠过家园,奔向下一个城镇,留下满地狼藉和劫后余生的人。

对武汉人而言,最难熬的日子也已经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轻易地写上句号或者宣告胜利。创痛和悲伤从来不仅仅等于统计数字。没有人能上一秒还在苦熬,下一秒就狂欢。

抚慰创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面对的,是恐惧、离别、失去,是那些无能为力、求救无门的时刻,是如何创造、给予新的希望和信心。

为此,单读全新音频接力计划——【晚安武汉】正式上线,我们希望通过朗读的力量,为这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出一份力。

640-140.jpeg

扫描上图二维码,在“喜马拉雅”收听【晚安武汉】音频

我们会用通过接力朗读的音频节目,为武汉以及所有遭遇创伤的朋友,讲述每个人最喜欢的一本书,分享一段曾经打动过、鼓舞过我们的故事,在阅读中寻找不同时空之中心灵的共振,留下我们的声音、你们的声音、所有人的声音。

此前,许多热心的朋友参与了“自救会员计划”,帮助书店渡过难关,我们当时就做出承诺,要把这种彼此守望的爱与希望传递下去。这也是回报各位支持的一小部分。

【晚安武汉】将不仅是一种抚慰或者共情,更是一种分享和接力,一封所有人写给所有人的信。无论你在武汉、中国抑或海外,我们都邀请你参与其中,发声,聆听,彼此支持,互相理解,把这个糟糕的 2020,往美好与善良这边拉回一点。

640-141.jpeg

【晚安武汉】将在喜马拉雅 FM 和单读公众号、单读 app 同步更新。从今天开始,以及在即将到来的整个四月,我们会陆续发布这些声音。

【特别征集】

非常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

【晚安武汉】的故事也不会仅限于书店,后续我们将邀请各行各业的朋友加入进来,也欢迎每一位读者参与录制,分享你最喜爱的那一本书,将录制好的音频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我们。

投稿地址:anonymous@owspace.com

内容建议:

1. 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

2. 介绍想要分享的书

3. 分享这本书的原因

4. 朗读书中的某段内容

5. 以“晚安,武汉”作为结尾

格式建议:

请采用 MP3 或 WAV 等常见音频格式

整体长度请控制在 15 分钟以内

录制请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和声音清晰的录音设备(若使用手机录制,请佩戴带有话筒的耳机)

其中的瑕疵和重读的句子可以由我们来后期编辑

让我们积极发声,讲述属于自己的爱与黑暗的故事,走出一切阴霾!

喜欢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