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0/04/21走入记忆的迷宫
晚安武汉
今天我们听到的内容并不时髦。一位高中生,安晨溪,将为我们读史铁生的《记忆迷宫》。
像史铁生这样,非常内在的、泛哲学思考的作家现在就像濒危动物一样,被放进动物园里。只有孩子还被叫去围观它们,大人们则因为无用且不新鲜而兴味索然。
生命、存在、思维、心灵,这些老土到我们不愿再重谈的词,在今年的世界剧变之前,借助任何一个少年之口,都不会被我们听见。
是吗?今天只有孩子还在关心这些事情?还是他们也是假装在关心,只因为史铁生是他们的指定阅读内容,而《青春有你》不是。好吧,我们经过了全球肺炎大流行,在喧嚣热烈的关键讨论偃息之后,在剩余的讨论也结束之后,在我们终于也对我们所处世界的其余国家失去兴趣,贴上非此即彼的标签之后,《晚安武汉》带我们来到了史铁生这里。
在统计数据、爆炸新闻和 K 线之外,不要指望它能引出另一条我们理解此刻、处理自己记忆和认识的途径。就把它当成一种再发现吧,一种文学考古,发掘在万事万物都并没有终极解答的世界里,那个最动人的补偿是什么。
《记忆迷宫》(节选)史铁生
心灵是什么呢?以及,心灵在哪儿?
我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记不住他的名字)写过一本书(也记不住它的题目),书中问道:“我在哪儿?”胳膊是我的,“我”在胳膊里么?但没有了胳膊,却依然故“我”。腿呢?也一样,“我”也不在腿里。那么“我”在心脏或大脑里了?但是把心脏或大脑解剖开来找吧,还是找不到“我”。虽然找不到,但若给心脏或大脑上加一个弹孔,“我”便消失。
“我”,看来是一个结构,心灵是一个结构,死亡即是结构的消散或者改组。那么这个结构都包含什么呢?设想把一个人所有不致命的器官都摘除,怎样呢?这个人很可能就像一棵树或者一株草了。健全的生理就能够产生心灵么?那么把一个生理健全的人与世隔绝起来,隔绝得完全彻底,他的心灵还能有什么呢?心灵并不像一个容器,内容没有了容器还可以存在,不,心灵是一个结构,是信息的组织,是与信息共生共灭的。所以,心灵的构成当然不等于生理的构成,心灵的构成正是“天人合一”,主观与客观的共同参与,心灵与这个世界同构。世界是什么?如果世界不能被我们认识穷尽,我们一向所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这世界,就重叠在我们的心灵上。虽然我们不能穷尽它,但是它就在那儿,以文学的名义无止无休地诱惑着我们。召唤着我们。
我在写一篇小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悖论: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
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我没有用“记忆”,而是用了“印象”。因为往日并不都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但往日的喧嚣与骚动永远都在我的印象中。因为记忆,只是阶段性的僵死记录,而印象是对全部生命变动不居的理解和感悟。记忆只是大脑被动的存储,印象则是心灵仰望神秘时,对记忆的激活、重组和创造。记忆可以丢失,但印象却可使丢失的生命重新显现。一个简单的例证是:我们会忘记一行诗句,但如果我们的心绪走进了那句诗的意境,我们就会丝毫不差地记起它;当然那得是真正的诗句。一个众所周知的例证是;普鲁斯特在吃玛德莱小点心时,一瞬间看遍了自己的一生。如普鲁斯特一样的感受,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
但是,印象中的往事是否真实呢?这也许就先要问问:真实是什么?当我们说“真实”的时候,这“真实”可能指的是什么?
我想引用我正在写着的一部小说中的一段话:
“当一个人像我这样,坐在桌前,沉入往事,想在变幻不住的历史中寻找真实,要在纷纷纭纭的生命中看出些真实,真实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真实便随着你的追寻在你的前面破碎、分解、融化、重组……如烟如尘,如幻如梦。
“我走在树林里,那两个孩子已经回家。整整那个秋天,整整那个秋天的每个夜晚,我都在那片树林里踽踽独行。一盏和一盏路灯相距很远,一段段明亮与明亮之间是一段段黑暗与黑暗,我的影子时而在明亮中显现,时而在黑暗中隐没。凭空而来的风一浪一浪地掀动斑斓的落叶,如同掀动着生命的印象。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这空空的来风,只在脱落下和旋卷起斑斓的落叶之时,才能捕捉到自己的存在。
“往事,或者故人,就像那落叶一样,在我生命的秋风里,从黑暗中飘转进明亮,从明亮中逃遁进黑暗。在明亮中的,我看见他们,在黑暗里的我只有想象他们,依靠那些飘转进明亮中的去想象那些逃遁进黑暗里的。我无法看到黑暗里他们的真实,只能看到想象中他们的样子,随着我的想象他们飘转进另一种明亮。这另一种明亮,是不真实的么?当黑暗隐藏了某些落叶,你仍然能够想象它们,因为你的想象可以照亮黑暗可以照亮它们,但想象照亮的它们并不就是黑暗隐藏起的它们,可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真实。即便是那些明亮中的,我看着它们,它们的真实又是什么呢?也只是我印象中的真实吧,或者说仅仅是我真实的印象。往事,和敌人,也是这样,无论他们飘转进明亮还是逃遁进黑暗,他们都只能在我的印象里成为真实。
晚安武汉丨单读全新音频接力计划
武汉已经解封了。人们重新开始通勤、逛街、工作、消费,那些持续更新的数据、讨论的重心,好像上一秒还聚焦在武汉和湖北,下一秒就从国内转向了国际。像是横行的盗匪掠过家园,奔向下一个城镇,留下满地狼藉和劫后余生的人。
对武汉人而言,最难熬的日子也已经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轻易地写上句号或者宣告胜利。创痛和悲伤从来不仅仅等于统计数字。没有人能上一秒还在苦熬,下一秒就狂欢。
抚慰创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面对的,是恐惧、离别、失去,是那些无能为力、求救无门的时刻,是如何创造、给予新的希望和信心。
为此,单读全新音频接力计划——【晚安武汉】正式上线,我们希望通过朗读的力量,为这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出一份力。
扫描上图二维码,在“喜马拉雅”收听【晚安武汉】音频
我们会用通过接力朗读的音频节目,为武汉以及所有遭遇创伤的朋友,讲述每个人最喜欢的一本书,分享一段曾经打动过、鼓舞过我们的故事,在阅读中寻找不同时空之中心灵的共振,留下我们的声音、你们的声音、所有人的声音。
此前,许多热心的朋友参与了“自救会员计划”,帮助书店渡过难关,我们当时就做出承诺,要把这种彼此守望的爱与希望传递下去。这也是回报各位支持的一小部分。
【晚安武汉】将不仅是一种抚慰或者共情,更是一种分享和接力,一封所有人写给所有人的信。无论你在武汉、中国抑或海外,我们都邀请你参与其中,发声,聆听,彼此支持,互相理解,把这个糟糕的 2020,往美好与善良这边拉回一点。
【晚安武汉】将在喜马拉雅 FM 和单读公众号、单读 app 同步更新。从今天开始,以及在即将到来的整个四月,我们会陆续发布这些声音。
【特别征集】
非常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
【晚安武汉】的故事也不会仅限于书店,后续我们将邀请各行各业的朋友加入进来,也欢迎每一位读者参与录制,分享你最喜爱的那一本书,将录制好的音频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我们。
投稿地址:anonymous@owspace.com
内容建议:
1. 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
2. 介绍想要分享的书
3. 分享这本书的原因
4. 朗读书中的某段内容
5. 以“晚安,武汉”作为结尾
格式建议:
请采用 MP3 或 WAV 等常见音频格式
整体长度请控制在 15 分钟以内
录制请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和声音清晰的录音设备(若使用手机录制,请佩戴带有话筒的耳机)
其中的瑕疵和重读的句子可以由我们来后期编辑
让我们积极发声,讲述属于自己的爱与黑暗的故事,走出一切阴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