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2020/03/10“美丽新世界”里没有性别乌托邦
安妮
肖战粉丝和 AO3 用户在网络上的剑拔弩张,打断了人们为疫情焦虑的神经,成了近期被热议的话题。这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闹剧,让亚文化进入了主流舆论场,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欲望与恐惧。网民们对现今追星模式进行追讨的同时,也对由追星衍生出来的同人文化充满了好奇。 同人文化的社会意涵,开始展露在更多人的视野中。单读实习生安妮写作的这篇文章,向我们详尽解释了同人小说中的一支 ABO 小说到底为何物。你或许不知道 ABO 是什么,但你一定见过“好A”这个网络用语,它正出于此。ABO 小说构建的“美丽新世界”里,安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困苦的女性们的抗争意识,和与之交织的妥协、局限。
ABO小说里的“美丽新世界”
1932 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创作了一部名为《美丽新世界》的小说。在小说中,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而且从小的洗脑教育和政府提供的精神麻醉药物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习惯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不满和反抗的想法。在这个世界里,阶级被不加掩饰、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并实现了绝对固化——一切由基因决定即意味着没有任何流动的空间,每个人生来都被某个字母标记,这个字母便决定了他的一生。
作者: [英] 赫胥黎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译者: 陈超 | 出版年: 2017-6
《美丽新世界》享誉世界,是诸多读者熟识的一本反乌托邦小说,它构建了一个有阶级和分工却没有情感和思考的可怖世界。但恐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根据这部小说中以基因划分阶级的世界观,还产出了一种耽美小说的子类别,即 ABO 小说。
耽美一词源于日本,其本义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的一个变种,而在现如今的互联网语境中,“耽美”在绝大部分时候指的是由异性恋女性描绘男同恋情的一种网络小说。这看上去似乎与《美丽新世界》毫无关联,但耽美小说爱好者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为了更加顺理成章地进行性描写,《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生来由基因决定被固定在某一阶级的规则被移植到耽美中,并且将基因的差异具体到性与生殖,创造出一个以性征划分阶级的世界,形成了 ABO 小说。
在 ABO 小说的世界里,人类生来被分为 ALPHA、BETA、OMEGA 三种等级,但这三种等级之间的差异不是智识上的,而是生理性征上的,并且这些性征与男女性征共存。也就是说,ABO 世界里的人类一共有六种性别,分别是 ALPHA、BETA、OMEGA 和男女的不同排列组合。其中 ALPHA 的体质和生殖能力最强,且无论男女都有睾丸;BETA 数量最多但十分平庸,与普通男女没有太大差别,是类似工蚁的存在;OMEGA 则体质最弱,无论男女都有子宫,可以生殖。
小说中作为主角的往往是男性 ALPHA 和男性 OMEGA,某些文本中甚至根本没有 BETA 这一设定。OMEGA 会有固定的发情期,处在发情期时他们会散发信息素,吸引 ALPHA 与之交配,而 OMEGA 一旦与一个 ALPHA 交配就会被其标记,失去配偶选择权,但一个 ALPHA 可以标记多个 OMEGA。当 OMEGA 进入发情期,ALPHA 被 OMEGA 散发的信息素“邀请”时,二者都会丧失理智,被性欲所支配。
这一惊世骇俗的世界观设定,起源可追溯到 90 年代《X 档案》的欧美同人写作(即引用现有书籍、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的再创作),而它的大规模流行则开始于 2011 年一篇匿名发表在 kink meme 网页上的美国电视剧 Supernatural 同人文。在这部电视剧中,詹森·阿克斯 Jensen Ackles 与贾德·帕达里克 Jared Padalecki 饰演一对兄弟,以他们为主角的 ABO 同人文则将 Jensen 设定为 OMEGA,Jared 设定为 ALPHA。由于作为蓝本的电视剧在当时就有极高的热度,且 ABO 设定本身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这篇同人文迅速走红,并使得 ABO 这一类型进入耽美写作圈。随着同类型文章的增加,ABO 设定得以不断完善,除生理结构外,社会风俗也被详尽解释,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美国电视剧 Supernatural 的两位主角
情色描写向来都是 ABO 中十分重要甚至作为主体的一部分,耽美爱好者们会戏称“一切不以炖肉为目的的 ABO 文都是耍流氓”。但情色并非 ABO 的全部,当这一设定借鉴《美丽新世界》而来,也挪移了其中的反乌托邦色彩,这一点无法被忽略。因此,当我们阅读 ABO 小说时,除了看情色描写,也在看别的东西,甚至后者占的比重更多。在 ABO 世界里,性爱并不单纯,而和阶级紧密交织在一起,正如 ALPHA 和 OMEGA 总是因为发情期和信息素这样不可逆的纯粹生理原因才结合。
部分耽美写作者也意识到了其中的社会内涵,于是在许多 ABO 小说中,都会出现 OMEGA 通过自身努力对抗 ALPHA 来试图获得平权、打破“力量支配生育”社会秩序的情节。有趣的是,类似的情节基本上都会借鉴现实中的女性主义运动,甚至有作者总结出了一部 ABO 世界中的“O 权斗争”编年史(“O 权斗争”即 OMEGA 表达诉求、争取权利的行动与斗争)。在这部编年史中,有“OMEGA 在 1952 年获得了投票权”、“Omegas 在 1983 年获得了解放。在此之前,每个 Omega 必须拥有合法的 Alpha,无论是父母、监护人、伴侣还是孩子;否则,国家就是他们的监护人,不论年龄,人身自由都被限制在类似一个修道院的地方”、“美国第一位 Beta 总统于 2008 年当选”等内容,它们都非常明显地可以与现实中女性、黑人权利进步历程相对照。
妥协于男性统治的女性表达
耽美文学最开始便以女性主义议题进入西方学界视野,耽美文学被认为是“女性写作、女性为观众的色情小说”,其出现是因为女性开始追求平等的恋爱关系。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往往由男性主导,女性只能扮演被动、服从的角色。一些女性对这种传统两性关系模式感到不满,但在现实中改变这一境况需要大量、漫长的行动,并且十分困难,于是她们将情感投射到男同性恋的关系中,从而产生了耽美小说。
但是,ABO 小说的出现可以说狠狠扇了持此种观点学者们一个耳光:即便是男同性恋之间的关系,女性作者与读者们也并没有不愿意看到不平等的呈现——且不谈 ALPHA 和 OMEGA 生来属于不平等的“阶级”,他们之间恋爱关系的开始是双方不平等的生理结构在起作用。尽管作者通常都会赋予主角两情相悦的结局,但在反乌托邦的背景架构之下,这样情感上的美妙乌托邦只会显得更加虚伪和讽刺。在 ABO 世界中,男性同性恋情实质上是一种极端化的异性恋模式。
ABO 世界中另一个关键的设定是,在这一世界中处于最底层的 OMEGA 掌握的能力是生产,而现实世界里,这一能力属于女性。AIPHA 与 OMEGA 的差别其实就是对男女生理差异的放大。但在 ABO 世界里,男女性别与 ABO 性别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在这里,男性也可以生产,女性也可以使人受孕。这一将男女性别特质从男女性别中抽离、重置的设定方式,的确反映了女性对于当下社会性别结构的不满与挑战,确实也算是一种女性表达。
但是,作为社会最底层的 OMEGA,他们身上那些对他们不利的特性,恰恰正是现实中女性特质的无限夸张化。ABO 世界中的女性从“生育机器”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了,而 OMEGA 取代了她们的位置,所以本质上什么变化都没有产生:始终是睾丸对子宫的压迫。ABO 世界中的等级制度可能比现实中的父权/异性恋社会规范更加难以打破,因为在这里,阶级是由生物性和社会性更深地捆绑在一起而形成的。就像十九世纪黑人与白人的关系一样,肤色的差异使一部分人生来被另一部分人所奴役,在 ABO 世界里,便是子宫生来被睾丸所奴役。联系到现实中的性别问题现,那就是 ABO 世界观通过对人类生理构造差异进行重构,为社会性的性别不平等提供了合理性。
再向前推进一步:除生理结构以外的所谓的性别特质、性别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按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一切所谓主流观念都是由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没有什么“生而如何如何”,其背后都有着结构性的因素。也就是说,所谓的“性别特质”同样是父权制度的产物,譬如男性的强壮、理性、粗心,女性的柔弱、感性、细腻,这些只不过是父权结构下的性别刻板印象,而习惯了这一刻板印象的人们也会习惯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理应如此”——事实上他们并不生来如此。《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那句最著名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便是这个意思。然而,当社会定义的“女性特质”被美化为“女性的力量”(girl power),其实女性仍然没有摆脱由男性统治所规定的角色,而只是在原有规则中成为了优胜者,这种优胜一方面是利用父权社会的规则得来的,另一方面也是契合父权制对女性的要求的。因此,在 ABO 世界中,将“女性特质”赋予男性的行为并没有多少女性主义色彩——因为这些具有“女性特质”的男性仍然是社会中被压迫的对象。
反乌托邦色彩被情爱消解
尽管 ABO 小说的写作者们没有对这个世界的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视而不见,有的也花费笔墨描写了“O 权运动”,但这仍然是一个以描写情感交流和肉欲享受为主的小说类型,因此情色描写永远是重头戏。ALPHA 和 OMEGA 之间基于阶级不平等而产生的联结,与 OMEGA 争取自身权益斗争之间的矛盾往往被爱情和情欲所消解。再者,为了完美结局,OMEGA 最终往往都会选择家庭和生育,与 ALPHA “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举个例子,在一部以英国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为蓝本写作的 ABO 同人文中,作为 OMEGA 的约翰·华生和作为 ALPHA 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在一次发情期意外结合,在此之前约翰一直使用抑制剂来压制自己的生理性发情,以便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平等的对待,这次意外的结合使他怀孕之后,他经历了艰难的内心抉择,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事业,和夏洛克一起养育孩子,回归主流社会秩序下一个 OMEGA 应有的生活。
英国电视剧《神探夏洛克》里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左)与约翰·华生(右)
正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华美屏障遮蔽了对个人权利的残忍剥夺,性与爱的乌托邦也使得 ABO 设定原有的反乌托邦色彩被忽视。当生而不平等的社会等级秩序不是作为反讽的大背景出现,而是为了两情相悦的美好故事服务时,我们便已经有理由开始感到警惕了。
耽美在今天的互联网场景中仍然属于小众亚文化,ABO 在其中又是一个更小的门类。尽管耽美写作究竟是否具有女性主义意义这个问题仍处在不休的争论状态中,但不能否定的是,耽美确实是一个女性写作且面向女性观众的小说类型。那么,如果耽美文学不是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刚刚认识它的学者们认为的那样,产生于女性对平等浪漫关系的追求,反映了更多女性的性别意识觉醒,它的受欢迎又是说明了什么呢?
国内有学者对部分耽美爱好者进行过一系列的访谈,许多受访者异口同声地说:耽美实际上是对女性性需求的满足。一方面它满足了女性对理想两性关系的期望,另一方面它使得女性不会有过于强烈的代入感,“体会到爱情但不会受到伤害”。但这种“女性理想的两性关系”真正所强调的并不是两性关系中的双方存在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而更多是针对现实中两性出于利益和义务考虑而结合、女性在结婚生子这一过程中被工具化的问题。这种“理想关系”基于浪漫之爱的观念,跳脱出了现实利益的框架,仅仅关于与一切外部因素无关的、仅关乎两个个体的纯粹的爱情。在一些耽美爱好者看来,耽美小说描绘的便是如此“纯粹的爱情”。
而 ABO 再次反驳了此种理论:尽管有着“真爱”的面纱,这个世界中的男性却也还是因生理原因而结合,并最终仍然走向结婚生子,所谓纯粹浪漫的“理想关系”在其中并不存在。这或许可以说是耽美写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质而走向纯粹感官刺激的一种体现。事实上不仅仅是 ABO,现在的许多耽美小说都会设置一个架空的社会环境,在那里,男同性恋并不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容,这就已经使得耽美的社会意义被降格。
这样看来,ABO 小说是耽美写作中反女性主义一面的一种极端形式——并不否认 ABO 小说中同样包含有女性表达,但这样一种世界观设定本身能够成为一种类型,就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在耽美作者们笔下,对于现实世界性别权力结构的映射处处显而易见,其中有多少反讽的成分却值得怀疑。仔细想来未免有些令人唏嘘:耽美作为一种面向女性的女性书写力图创造一种符合女性诉求的理想平等关系,最终却还是没能摆脱现实中不平等关系的影响。尽管异性恋女性对于男同性恋的情感书写挑战了传统的男性凝视、使以往通常处于观看主体的男性成为了被观看的对象,但在这一性别关系中,女性在观看时仍然是模糊的、存在感缺失的。她们将自己的性别焦虑投射到对男同性恋关系的幻想中,并借此表达对于相对平等关系的诉求,这种“弱者的反抗”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无奈之举,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对于父权体制的反抗:耽美写作提出的女性诉求并不试图颠覆原有的秩序,而是希冀获得父权制赋予男性的种种特权而非结构上的平等。
到这里,我们已经触及到了耽美小说作为一种所谓女性写作的局限,同那些将“女性特质”冠以“女性力量”之名的本质主义女性表达一样,它也没有走出男性强权的既定秩序,最终只是一种消极的、不完全的抗争。而且,耽美小说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类型文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互联网碎片化、浅层化特点的影响,到最后人们记住的“耽美”,仍然是那些甜蜜的、甚至肉欲的桥段,隐藏在浪漫爱情故事背后的性别权力结构问题却往往被读者,甚至某些作者忽视。
耽美写作因为与女性主义和 LGBTQ 相关,往往会被视作猎奇或是先锋。但耽美真的具有革命性吗?遗憾的是,它仍然只不过是一种文化快消品,并且同所有的文化快消品一样,比起主动地影响时代,它所做的更多是被动地反映时代。如果说耽美不能算是真正的女性主义文学,那它可以被视作女性主义的一面镜子,投射出一部分女性群体的处境与欲望,而这些东西需要也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