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2019/05/13

作家许知远归来

单读
时隔五年,许知远的新书《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终于出版。虽然从2001年开始,许知远已经出版了20多本书,但对他来说,都不是“那部书”。 五年来,许知远一直都在写“那部书”,那本关于梁启超的书,他认为这部书对近代历史、对当代社会,对知识分子、对他个人都会显现出非常的价值。

许知远喜欢呆在书店门口,从最初的圆明园店到最新的东风店。标志性的长卷发让他看起来既像吉祥物,又像一幅走动的涂鸦。

一大摞书,一瓶酒,很大声的音乐,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旁若无人。常有认出他的读者在一米之外交换眼神,窃窃私语,他并不拒绝签名合照,聊天?抱歉,太忙了,没有时间。

这五年,许知远忙得还真是毫不矫情。

640.jpeg

许知远花了五年时间写这本书,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他毫无准备地成为了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在愉快地花完了投资人的钱后,又很不甘心地成为了一个“糟糕的管理者”,每天要面对,一百多人的公司,一百多人的工资。

他喜欢庞大的计划,他想网罗全球的 Young Thinkers , 一起 Taking Future, 这个需要调动协调很多资源的项目一直都在启动,像一部只有无数个片花的大片。

如果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写出一部影响世界的书,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虽然从 2001 年开始,许知远已经出版了 20 多本书,但对他来说,都不是“那部书”。

640-2.jpeg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许知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1

现实最擅长的就是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提供困境,这个社会似乎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消灭了精英阶层,而 20 出头就有“全球雄心”的许知远,堕落为一个时不时要在朋友圈里自嘲的花家地小业主。

困在花家地,几乎没有高质量的智力交流,倍感大脑缺氧的许知远开始做音频读书栏目“单读”,一个人在库房里对着麦克风谈论那些曾经深深影响过他的人和他们的书,他根本没想到,这档孤独的网络节目,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召集了上百万的听众,写书人变成了“说书人”,许知远竟然以声音的方式回归公众视野。

让他成为公众焦点的当然是《十三邀》,一档相当“个色”的视频访谈节目,带来亿万流量的却是一个超越娱乐想象范畴的主持人、一个在没头脑狂欢时代偏执地追问意义的主持人、一个对美食家电影明星考古学家二次元都有同样好奇心的主持人……

640-3.jpeg


“小业主”许知远一下子红得像个网红,红到吃路边摊被人频频认出的地步,红到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其实是个作家。

“我现在做的事情跟我知识分子身份一点不冲突”,对如期而至的质疑,许知远的回答是,“我一直对辽阔的东西感兴趣,对新的尝试感兴趣”。这个从来不愿意让自己栖身于任何固定掩体之后的游荡者,希望最终能用自己的作品构成一份时代的证明。

640-4.jpeg

许知远在日本 摄影师:钟延山

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五年来,许知远一直都在写一本书,一本关于梁启超的书,他认为这部书对近代历史、对当代社会,对知识分子、对他个人都会显现出非常的价值。

一直靠“才气”写作的许知远,在这部书的创造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一手资料缺乏,大而化之的春秋笔法,古文文献阅读和理解的障碍,中国文人几乎不存在的叙事传统…..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可以依靠耐心和时间,但如何理解和分析一个复杂的政治结构,及其在今日漫长的衍射,需要通透和洞察力。

640-5.jpeg

许知远如何解决他所遭遇的艰难,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为什么要选择梁启超?一个广东新会走出来的外省青年,一个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知识分子,一个贯通了个人雄心和家国复兴的变革者,一个失败失意的书生?经历只是表象,共鸣源自共情。许知远看到的梁启超,“即使置身于他自己的时代,也应该进入全球最敏锐心灵的行列。他们看到一个由技术、民族主义、全球化驱动的现代世界的到来,在希望与挣扎中摇摆。梁启超则从中国语境出发,回应了很多普遍性问题,对于科学、民族主义、个人精神都作出了独特判断……”

许知远把对眼前这个巨大的转折年代的担忧与期待,都投射到《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这本书的创作之中。这部传记,有他回访与重塑历史现场的努力,更有他对今天的反思与质疑。“我希望这三卷本的传记成为一部悲喜剧、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我期望它能复活时代的细节与情绪,展现出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这一部写了五年的《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应该是作家许知远期待的“那部书”。


相关链接:

一个青年变革者

许知远终于出新书了

点击购买单向空间独家限定版

喜欢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