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2019/01/02让遥远的事物 向我们靠近
年度文学翻译提名
每一年,我们都会阅读到数量众多的文学翻译作品,而提及翻译,很多人的印象都是语言种类的转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评判一个翻译优秀与否的关键都在于语言的完整和还原,但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在语法和规则的差异之外,翻译需要处理的,根本上是眼界、思想和自我选择的问题。 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由此出发,结合译者对文本的处理以及透过文本对外的探索,在全国 100 家独立书店的共同票选下,提名了以下四位年度文学翻译候选人。他们代表了新一代文学翻译的风貌,以及可能给读者带来的改变。 你可以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最喜欢的文学翻译及其作品。最终获奖结果,经顾问和组委会的评议,将于 2019 年 1 月 12 日在杭州公布。文末也有 2018 年度作品候选名单哟。
1. 孔亚雷
翻译作品:《光年》
提名理由:
孔亚雷是一位典型的现代译者,他不仅选择极富现代性的文本和作者,而且除了完成文本翻译这一个环节之外,他总是自觉加入到一个更加立体和完整的文化转译过程中,举荐作家作品、参与公共活动、拿出自己的写作与生活来完成它。由他翻译的《光年》,再次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位新的作家詹姆斯·索特,这是他多年以来的文学实践中一个具体的例子。这部小说描述了一对美国中产阶级夫妻结婚八年后百无聊赖的婚姻生活,借由孔亚雷译后的文字,主人公们起床、做饭、钓鱼、开车、看戏、聊天,在不断重复切换的场景和对话中,显露出令人惊讶的平静和冷漠。这也是一个十足现代的时刻。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日渐静止、稳定甚至固化的生活?在宗教、道德与爱之外,我们还能确信什么?而对日常生活的描述与翻译,本身就是在反抗日常生活。
2. 匡匡
翻译作品:《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提名理由: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是一本会让读者听见诗人语气的诗集,在翻译成中文之后,那样的语气仍然清晰,有时甚至让人忘记那是一本译作。这并不是因为两种语言本身的语法和规则消失了;也绝非仅仅因为译者匡匡用高超的技巧,让诗意不在翻译的过程中丢失;而是因为这本诗集的诗意,本就存在于“转述/转发”的过程里。这本诗集中的诗歌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而译者匡匡作为和作者最果夕日同样活跃于互联网的都市女性,成为最佳转述者。仅仅精通语言是不够的,译者在都市生活经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互联网的表达方式上,都做好了准备。仿佛那些句子,是一位叫最果夕日的网友,发布的一条条带有诗意的 posts,被一个叫作匡匡的网友读到,用中文 repost 到自己的时间线(timeline)上。而无数次“转述”读到这些诗歌的年轻人,终于在这些真诚书写“丧”之诱惑、都市之冷漠、虚无之软弱的诗句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力量。这份力量再也不用从对过去时代的讴歌中获得,而是直接来源于当下的困境。
3. 何雨珈
翻译作品:《鱼翅与花椒》
提名理由:
从小说《纸牌屋》、《丹麦女孩》到非虚构作品《再会,老北京》、《当呼吸化为空气》、《鱼翅与花椒》、《东北游记》,何雨珈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翻译方向。在信息加速流通,甚至过载的今天,译者与作品、与时代之间的互相选择,反而更加困难起来。何雨珈的选书和译作,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展示出一种清晰的自我判断与取舍的脉络,把她个人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与更普遍的社会关怀结合起来。在每一次翻译的背后,何雨珈都尝试与作者建立强烈的共情,并且将其自然转化为对文字的感受力,以便将这种好奇与温度传递给下一位读者。译者看似隐身于作者与作品背后,其实是在翻译中积极投入生活。她也必须倾其所有,拿出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眼界,这样才能与不同的译作相互映照,真正去了解那些她喜爱和参与创作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世界。
4. 陶小路
翻译作品:《事实改变之后》
提名理由:
从国际报章杂志文章的日常编译到对托尼·朱特等学者专著的译介,陶小路的翻译工作,在读者面前留下了独特的轨迹。不同于沉静、超然的文学翻译,他选择的文本自觉地落在时政与学术之间,为我们匮乏的当代政治生活补充了材料,因而更具公共性。20 世纪的债务和重负如何厘清、如何继承?21 世纪的崭新与复杂又如何把握?在这些当代知识人必须面对的难题面前,他的工作富有启发——翻译是如何作为一种日常实践,去观察和理解我们的社会和世界的变化?翻译也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方式,帮助我们更加镇定、深刻地去介入它。由此,翻译才能超越语言的层面,真正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才能打开一个看似开放的社会中人们日益封闭的认知结构,让那些本质上并不遥远的事物,向我们靠近。
2018 年,你心目中的最佳文学翻译是谁?赶快留言告诉我们吧!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评选范围:过去一年内出版的中文图书,包括用中文写作的作品,以及由其他语言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不包括同一译本再版的作品。
评选标准:我们始终将这个奖项视为一种鼓励,对新的创作者的支持,而不是用一种标准去替代另一种;我们并不欣赏纯净、封闭、空洞的文学观,而坚持认为文学是在于历史、社会、个人的复杂互动中诞生,并且能够回应、参与这种变化;我们更看重作品的现实属性,不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文学或是学术作品,它都必须有机地和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包括原创和翻译在内,我们专注于对汉语本身的开掘,并且在这种开掘中寻找世界视野。
在都市丛林中创造出一场精神生活的狂欢
书是写作的归宿,书店是永恒的思想之家。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将从 2018 年的最后一个月开始,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通过 演讲、沙龙、工作坊、派对、展映、颁奖礼 等多元的活动形式,关注文学、电影、科技、传媒等领域的最前沿的变化,展现不同探寻未来的方式。在这里,我们重塑公共空间和知识共同体,与世界的演进和社会变迁互为映照,在每一次巨变中竭力捕捉新的时代精神。戴锦华、陈冠中、许知远、张力奋、毛尖、江弱水、陈丹燕、黄昱宁、双雪涛、王占黑、彭伦、郭玉洁、赵松、朱朱、恶鸟、David Szalay......他们都将参与到文学奖的活动中来。
【文学奖暨嘉年华日程】
用文学追问文明的下落
到底今天的世界将走向哪里
在这场思想嘉年华的尾声,我们将隆重颁出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自 2015 年起,单向空间发起全国首个书店行业的文学奖评选。邀请 100 家中国本土书店提名候选,集结书店同仁对阅读的观察与审美,由权威学者、作家、艺术家、建筑师等联合评定,票选华语出版界在过去一年中最值得关注的声音。戴锦华、西川、陈冠中、贾樟柯、毕飞宇、许知远、张定浩、双学涛、李静睿将出任今年文学奖的顾问。我们鼓励年轻的思想和写作者,传递出新的时代性和世界感,倡导不流于消费时代的精神价值。今年将要颁出的奖项包括:年度作品、年度青年作家、年度文学翻译、年度旅行写作、年度编辑、年度批评、年度新声和年度致敬。
本届书店文学奖将于 2019 年 1 月 12 日揭晓全部奖项,届时获奖者将与文学奖顾问及各界嘉宾一同亮相颁奖典礼。
书店,一个书和读者共存的空间
从采购、上架、销售,每一个步骤都是书店对一本书的理解。它具有专业性,也面向市场,能够从内容、翻译、装帧、销售、社会影响力多方面去衡量一本书的价值。我们邀请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河南、新疆、内蒙古、云南、福建等地的书店加入到单向街书店文学奖中来,由他们为书店文学奖提供候选名单,以从业者的身份审视今年的中文图书,建立书和读者之间更广泛的通道。
感谢“加油!书店”的支持
怎样参与文学节?
我们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单读 App、单向街图书馆及单读微博账号实时更新文学节的活动信息、参与方式。
我们都会通过线上不同平台直播文学节的活动,可以在「凤凰新闻」、「腾讯新闻」、「优酷」、「网易新闻」以及我们的官方「微博」账号 @单向街图书馆 观看视频直播,在「蜻蜓FM」收听音频直播。我们会在活动开始前发布各平台直播入口。
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和我们一起讨论,感受这场文学的狂欢。
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好书:41本年度最佳你最喜欢哪一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