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2017/07/07

寻觅掌扇老艺人

单读视频
扇子,在我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它除了用于招风取凉,还是装饰品、工艺品、歌舞道具。中源掌扇创始于晚清,流行于民国,是当时上层社会达官贵人身份的标志之一。新栏目“觅器”,本期带领大家去寻找它的手艺传承人……

掌扇,因其形如手掌而得名,常用作婚喜礼品。掌扇由扇面、扇弯、扇柄、扇坠四部分组成,按材质分为绢扇、宣纸扇、油纸扇。掌扇原来是宫廷的陈设品,上面缀饰孔雀翎羽,由宫女举着,是仪仗的一种,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经常可以见到。宋代以后,不用宫女举着,而是固定在架子上。现在故宫的太和殿上还陈设这种扇子。中源掌扇创始于晚清,流行于民国,是当时上层社会达官贵人身份的标志之一。

扇子,在我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它除了用于招风取凉,还是装饰品、工艺品、歌舞道具。扇子的应用最迟不晚于新石器时代,古籍中提到过“舜作五明扇”。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的式样以及制作扇子的材料也不断地变化,两汉时期用漆蔑编成“便面”,靖安县 2007 年李家坳东周墓葬出土的“天下第一扇”即是;隋唐时期盛行的以竹木为骨架的“纨扇”;宋元时期出现的用素纸做的“折扇”;明代流行的面料加金箔的“倭扇”;清朝在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直沿用至今的“蒲扇”,中源掌扇就是一种实用兼装饰并存的扇之品种。

经过重新绘画的扇子.jpg

经过重新绘画的扇子

中源掌扇式样别致,玲珑美观,它的的形状整个基本上是个椭圆形,蜂腰,前端稍微内翘,柄端往往用名贵的竹、象牙、玉等制成,上面雕刻非常精美的花鸟草虫等图案,扇面也常常画有山水,人物,题诗,纂文,雅趣横生,一扇在手,儒雅翩跹,很得大方喜爱。

中源乡掌扇的创始人是胡和邦,清朝末年人,他曾八次考功名都落第,于是感到功名无望,光绪二年(1876 年),他偶然看到一把宫廷掌扇,见它高贵典雅,受到启发,是否可以把它做成实用的掌扇,那一定会很受欢迎的。回到家乡,他带着儿子胡以民、胡裕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创制了一种适合民间使用的掌扇。其工艺流程为:首先用水竹抽成 10 根头发般细的竹丝,用毛竹制作扇弓,用实心小毛竹制作扇柄。然后用细草线穿编竹丝拉弓成直面扇形。此时最难的工艺是如何把扇面弯出稍微内翘的形状,那个弧度的掌握至关重要,扇形的美感决定于此。接下来,用米粉糊将宣纸等黏贴于正扇面,用毛边纸黏贴于后扇面,随后再黏贴扇边、扇弓,这个程序中要用铁制的扇模固定来操作。待扇面干后,用毛笔蘸墨上颜料或墨汁,在正扇面画上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图画。然后再用光油漆扇边、扇弓、扇柄。用刻刀在扇柄上刻上梅花、喜鹊等吉祥图案。最后安装牛骨柄头和钻眼穿坠。一把扇子就算完工。该扇一般扇面长 27 厘米,扇面最宽处约 23 厘米,扇面腰宽 20 厘米。

扇子的背面.jpg

扇子的背面

由于这种扇子的做工精细,用料讲究,配以秀丽字画,美观大方,用之颇为风雅,当时的上层人士争相使用,一时成为高档商品,于是掌扇业的家庭作坊在中源乡应运而生。由于中源掌扇除形状漂亮精致,更重要的是它融进的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等工艺,制作上不仅要求工艺精湛而且还需要绘画书法雕刻的艺术,对制作者的要求很高,因此随后,颇具诗画等特长的陈希文的“小松斋” 制作的的掌扇名嗓一时,从而确定了中源掌扇在晚清经济、社会历史上的地位。成为中源掌扇的第一代传人。后来追上的是胡日升,他是处士(装菩萨的)出身,天资聪颖,酷爱艺术,所制的掌扇质量精良,画工拔萃,驰名遐尔,在民国时期曾送往广交会展出。1970 年,在县工艺美术厂还存有他亲自制作的一把掌扇样品,竹架绢面,牛骨镶柄,饰以丝绦,扇面绘上花鸟,栩栩如生,非常雅致。他与陈希文之子陈兴湖成为中源掌扇的第二代传人。一九四九年前,中源乡生产掌扇的,还有胡石坚、汤平翠、陈禾兴、陈时大、曾久涛、胡瑞香、胡有辉等。这一工艺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人们忙于逃难,无暇及此,以致衰落,四九年后,在“左”的思想干扰下,掌扇被看作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奢侈品,所以就没有人敢于再制作了。

去年九月,我们来到中源,见到了中源掌扇的第三代传人——陈时太。1943 年出生的他自小随父亲学艺,获得技艺真传,目前还保存了一套制作工具, 1992年,应朋友之邀,还制作了10 把掌扇,作为喜扇送人。此后,就再也没有制作了,那套工具也成为一种老古董放在了角落,我们去探访时,陈师傅好不容易从灰尘中找出,表演给我们看。望着这套日渐褪去往日铅华的古老工具,老人很是失落,一项曾经风光无限的民间手工艺术,在他手里将要告别人世间,是何等的无奈,他希望能尽快找到传承人,把这项古老工艺延续下去。

民国时制作的中源掌扇的坯子.jpg

民国时制作的中源掌扇的坯子

不同的朝代流行着不同样式的扇子,如隋唐时期盛行以竹木为骨架的“纨扇”;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素纸做的“折扇”;到了明代,一种面料上加金箔的“倭扇”开始流行;至清代,民间又逐渐用起了“掌扇”,其中,靖安中源掌扇是当时的掌扇界的翘楚。

掌扇原为宫廷的陈设品,上有孔雀翎羽为点缀。不过,靖安中源掌扇却与众不同,它式样别致、玲珑美观,形如五指张开且稍稍内翘的手掌,因此得名“掌扇”。万叶介绍称,明清之际,掌扇是达官贵人身份的标志之一。

扇柄上雕刻的花香鸟语图案.jpg

扇柄上雕刻的花香鸟语图案

明清时,大受市场追捧的靖安中源掌扇有很多品种,根据制扇面料不同可分为几个档次:绢扇、纸扇、油纸扇。第一种是绢扇,用丝绸糊面、牛骨刻柄,多为贵族人群购买;第二种是宣纸扇,用宣纸糊面,竹柄烙花;第三种是油纸扇,用拖胶纸糊面,普通竹柄。宣纸扇和油纸扇在民间更受欢迎。现如今,牛骨柄掌扇基本很少见了,市面上的掌扇多以宣纸扇和油纸扇为主。

寻觅掌扇老艺人

做这把扇子需要整整三天,简直人见人爱!

第一次见到掌扇是在朋友圈,当时便觉得无比精美,印象深刻。

辗转询问后,我们前往江西靖安,找到了目前唯一健在并能制作这种掌扇的老艺人——陈时大。

陈师傅称,靖安掌扇始自清光绪年间,由乡民胡和邦设计、制作。但真正让掌扇名噪一时的,是创办家庭制扇作坊“陈小松斋”的陈希文(陈时大的爷爷)。

_MG_0764.jpg

“陈小松斋”制作的掌扇质地精良,订单不断,客户中甚至包括一些当时在江西的外国人。

掌扇由扇面、扇弯、扇柄、扇坠四部分组成,材质一般有绢面、宣纸和油纸。扇面长约27厘米,最宽处约 23 厘米,腰宽 20 厘米,常画有花鸟草虫、人物肖像或题诗、撰文等。

_MG_0984.jpg

掌扇制作对于手艺人的手上功夫要求非常高。其中,要把扇面弯出稍微内翘的形状尤为困难,力度、弧度的掌握需要反复练习。而掌扇的美感,关键也在于此。

掌扇制作从选材、造形到绘画题字,一般都由手艺人独自完成,因此对制作者的要求很高。精细繁复的流程,对手艺人的手劲、眼力、耐性都是很大的考验。

陈时大师傅今年 74 岁,老花眼比较严重。拍摄那几天,阴雨连绵,老人家门前的大山云雾缭绕,光线昏暗,视力不好的老人在制作时颇为吃力。

_MG_0643.jpg

3 天的拍摄临近结束时,老人对我们说出了心里话:如果不是我们去拍摄,他可能永远不会再做掌扇了。

有身体的原因,但更让他灰心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及居住在大山深处,他做的掌扇目前销量不大,一年可能就20把左右。而做一把掌扇需要整整三天,价格却很低廉,这让陈师傅感觉付出和回报严重不平衡,难再坚守。

_MG_0480.jpg

他翻出托人在南昌买的材料,告诉我们,不做掌扇了,他就去扎些丧葬用的纸房子纸鹤,不累,工价也高。

如果陈师傅不再做掌扇,便意味着靖安掌扇将就此失。

掌扇制作流程

1 加工竹丝

 QQ截图20170706160652.jpg

2 雕扇柄

QQ截图20170706160803.jpg

QQ截图20170706160814.jpg

3 制作扇弓

QQ截图20170706160826.jpg

4 编竹丝

QQ截图20170706160859.jpg

QQ截图20170706160852.jpg

5 糊扇面

QQ截图20170706160913.jpg

QQ截图20170706161028.jpg

感受美好器物,发现身边匠人

更多器物寻觅,从匠人工艺感受民间传承

欢迎关注觅器公号(qiagatv86

微信图片_20170706161359.jpg

喜欢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