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2016/06/02我的父亲 黑泽明
黑泽和子
作为父亲的黑泽明每天谈话皆和电影有关,一家人以“黑泽电影”为目的运作着。父女俩常常并肩去电影院,坐在一起看录像带,以及忘乎所以地聊电影。
黑泽和子:推荐给爸爸看的电影
我自出生起即身处日本电影界的中心,在三船敏郎和藤原釜足等演员以及很多制作人的怀抱中长大。
父亲每天的谈话皆和电影有关,一家人以“黑泽电影”为目的运作着。然而在这种环境下,当初父亲却丝毫没有把我引到电影界的念头,作为女儿我在成长中也完全没有这个想法。父女俩只是常常并肩去电影院,坐在一起看录像带,以及忘乎所以地聊电影。
某日,因为父亲突然而来的一句“你想加入黑泽组和我一起工作吗?”,我就简单地踏入了电影界。尽管我是呼吸着电影空气长大的,而且才几分钟不到就做了决定,但之后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大。在电影界,“黑泽明的女儿”这一标签是沉重而严酷的,在得到认可之前,我走过了一段极为险峻的道路。直到某天标签骤然脱落溶解,我终于被电影界接受,然后才发现,那里已成了如故乡般舒适的地方。
黑泽明电影作品《罗生门》
父亲去世后,我依然努力以父亲为我挑选的电影服装这门工作为生(短短几分钟决定的终生职业)。如今我非常想念父亲,想向他倾诉各种事情,而很多只有在累积了足够经验后才想到的问题,也希望听取他的意见。
我刚到黑泽组的时候还年轻,什么都不懂,就是一名杂工,凭着一股热血和冲劲来回奔走,埋头苦干以致连做过什么都不记得了,当时尚没有客观地把握工作的能力,只靠着年轻的活力忘我地工作。
父亲说:“刚参加工作这样没错,总之跟着前辈走就对了。青年时代的忘我是一生中难有第二次的。”所以这也算是好事吧。我又想起父亲说过:“看上去经验丰富、潇洒自如是需要年月磨练的。就像《红胡子》里的红胡子和保本那样,人在某时、某个年龄有只属于那个阶段的精彩。”因此当现在我终于略微放松下来,能客观地略窥电影制作一二的时候,一堆希望父亲解答的疑问也同时产生了。
社会上有些观点把父亲看作一个耿直的权威人物,但其实他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率真而可爱。如果您已读过这本《黑泽明100》,就会明白,门户之见和预设立场不是他的性格,他只是一个热爱电影,纯粹地为电影的美好而感动的电影迷。
父亲去世后我看了许多电影,其中有些我想推荐给他看。《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2002年,巴西)刺激男孩子的心灵,他会喜欢吧。爱哭的他也许会喜欢《美丽人生》(La vita è bella,1997年,意大利)。而同时兼具反抗精神的他必然会喜欢《科伦拜恩的保龄》(Bowling for Columbine,2002年,加拿大/美国/德国)。《哭泣的草原》(To livadi pou dakryzei,2004年,希腊/法国等)、《时光之尘》(I skoni tou hronou,2008年,希腊/意大利等)这两部电影由他敬爱的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执导,一定会让他感动。真想让他看那场木筏的戏。安哲罗普洛斯导演于前年的外景拍摄中遭遇事故去世,两人或许正在天堂大聊电影呢。不知道他看了《乐士浮生录》(Buena Vista Social Club,1999年,德国)会有什么反应呢。还有可爱的《小鞋子》(Bacheha-Ye aseman,1997年,伊朗),他也必定会喜欢。最近打开电视就能收看海外的连续剧,如果父亲活到现在,会每天看得不亦乐乎吧。然而我最想知道,他会如何评价我负责服装设计的电影⋯⋯
正是如此,那位存在感超群的父亲,至今仍安坐在我家中。饭桌上他曾喜欢的菜肴会成为席间的话题。大家想起他过去发脾气的往事会笑逐颜开。父亲漫不经心地用奥斯卡奖座来压窗帘,错把浴缸清洁剂当沐浴液等各种片段更是让大家捧腹大笑。父亲的外孙们(我的儿子们)不知道是否因为得到他的遗传,通过DVD观看他的电影并连呼有趣,极其自然地接受了他的风格。父亲总是在电视画面的那一头,鼓励和启发我和我的儿子们。
父亲曾说过:“电影是世界的广场,众人可以肆无忌惮地谈论各自国家的各种问题。如果大家能通过这个广场真诚地交流想法,世界必将走向和平。”随着时间流逝,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对一些难以依靠政治解决的,以及文化和传统差异等不能短时间内让对方理解的问题,说不定银幕上的一个故事就能发挥奇效。
黑泽明电影作品《七武士》
电影沁人肺腑的温柔力量,能引发观众的各种思考,又能提起观众注意。电影拥有诸多效果,或让观众获得启示踏出一步,或痛哭一场排解抑郁,或嘻哈大笑回复心情,或鼓起“好嘞!我要努力不能输”的拼劲。总之,有股惊人的力量潜藏在黑暗的电影厅空间中闪烁的银幕里,而我也渴望制作拥有这种力量的电影。
“牡丹凋零,倩影犹在。”父亲曾引用与谢芜村的这首俳句来表达自己的电影创作目标,并耗其一生去追求电影之美。他晚年曾无数次地说:“你今后必须坚持自己的哲学来生活,有时选择太多,人会迷路。信息纷繁复杂,让人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请坚持自己的哲学。”现在我强烈地感到,诚如父亲所言。
自己喜欢的电影有何共通之处?而不喜欢的电影又有何相似之处?通过总结,有可能发现关键所在。与银幕面对面,就是与自己面对面。希望各位读者能更深更广地体验电影的魅力。
黑泽和子与父亲黑泽明一起看的 100 部电影之《龙猫》
Tonari no Totoro,1988年,日本
宫崎骏电影作品《龙猫》
“这部动画让我很感动,我非常喜欢里面的猫巴士,奇思妙想啊。导演的另一部作品《魔女宅急便》把我感动得哭了。如此有才华的创作人,要是来做电影那该多好啊,看来我们电影界也得努力了。”
[简介]五岁的女孩芽衣刚搬到新家,就在新家的庭院遇见一只奇妙的生物。芽衣一路追赶它到森林。森林里面还睡着一只名叫“龙猫”的巨大生物。芽衣把事情经过告诉姐姐和父亲。一家人从城市搬到乡村,是为了让生病住院的母亲在空气好的环境中疗养。姐姐皋月也遇上龙猫。她本来正在等巴士,龙猫出现让她坐上猫巴士离去。某天,芽衣独自出门去医院探望母亲后不知去向,于是皋月向龙猫求助,让它帮忙找回妹妹⋯⋯宫崎骏导演回忆起没有电视的年代,从中取得灵感创作了这部幻想动画。
[追记]看到八十岁的父亲一脸正经地问:“不知道坐猫巴士是什么感觉?”,我笑了出来。即使年纪越来越大,依然对各种事物感兴趣,不做否定,而是以儿童般天真无邪的态度去享受任何事情,父亲这种宽容的心态,可能对电影创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吧。父亲曾笑着说:“必须努力直到感到快乐,不然人生太无聊了。”
导演:宫崎骏/编剧:宫崎骏/制片:德间康快、原彻/摄影:白井久男/美术指导:男鹿和雄/配乐:久石让/配音:日高法子(皋月)、坂本千夏(芽衣)、糸井重里(父亲)、岛本须美(母亲)、北林谷荣(婆婆)、雨笠利幸(贯太)、高木均(龙猫)。
东宝,86分钟,彩色,TSUTAYA○。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