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2015/12/04永不消逝的 美国电波
王敦
从二十世纪初无线电广播的发轫一直到互联网和数字化,警方在其听觉地盘里的隐秘通讯,在百年里从未间断,真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警察的听觉地盘是由声讯网络所编织的。那腔调、行话和静电噪音,既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也让我们被“蒙在鼓里”。从二十世纪初无线电广播的发轫一直到互联网和数字化,警用通讯系统越来越“酷”,展现了一部社会需求和技术研发互动的历史。警方在其听觉地盘里的隐秘通讯,在百年里从未间断,真真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像洛杉矶、纽约和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地区,是美国汽车文化的温床;坏人利用汽车来流动作案,警方也很早就开上警车。无线电声讯跑得比汽车还快,算是当年的“高科技”。下面的故事,讲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警察局声讯体系的百年变迁。洛城警局( 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 ,简称 LAPD )大名鼎鼎,也是因为任务艰巨。 1965 年在片儿内瓦茨街区发生的非洲裔暴乱( Watts Riots )和 1992 年的城区暴乱( The 1992 Los Angeles riots )震惊全世界,总共造成 87 人死亡和十亿多美元的损失。洛城警局也总是影视和媒体的焦点,激发了都市想象和都市神话,娱乐了大众,并造就了好几代专爱“监听”警讯波段的无线电爱好者……
从世界范围来看,警察的运作体系及其听觉网络是从西方来的。西方城市走向现代化的时候,警务通讯从依靠脚、马、书信,过渡到依靠有线电报、电话。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街道照片里,电话和电报线密层层地缠绕在电线杆上。警察在早上点名的时候得到当天的任务指派。后来,通过街道上的电话箱,警察可以在巡逻路途中就得到指派。这种电话系统是不对公众开放的,专门让警察随时从电话箱打电话到警察局。老式的警用电话箱“ Gamewell ”,就在洛城街头存在了达一个世纪之久。它位于不同巡防路线交汇的街角,是汽车时代来临之前的产物。从 1899 年开始,这些箱子用来被警察用来给局里的每小时整点通话,那时警察是步行巡逻,叫“ footbeats ”。尽管被习惯地被唤作“ Gamewell ”(这是生产厂家的名称),洛城也有一些老式警用电话箱是由其他厂家制造的,如" Cannon Electrical Development Co "和“ Western Electric ”。
汽车的应用使得都市化的延伸与时俱进,也促成了警讯技术的与时俱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当罪犯利用汽车来流动作案时,警方则布下了无线电这张“天罗地网”。 1920 年,在美国匹兹堡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代号为 KDKA 。无线电广播从此开始进入了日常生活,美国各地的警察局也开始尝试无线电广播技术。警方最初对无线电的利用,仅仅是借用当地广播电台。比如 1929 年在加州的旧金山,警方首次在一个商业电台 KFRC 里中断其正常节目而播放紧急警讯。巡警则在警车里锁定广播,伺机而动……
各地警方也很早意识到需要拥有自己的专用电台。早在 1928 年,北加州的伯克利市(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所在地)就获得了警用无线电执照。 1930 年,北加州的旧金山、美国中西部的芝加哥警方等也从联邦无线电委员会(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前身)申请到了专用广播电台的执照。在警务无线电通讯的发轫时期,联邦无线电委员会统共只给全国的警察局发放了八个频段,所以相距相隔数州的警察局都要共用同一个频段。
再说说洛城的情况。从 1909 年到 1929 年,洛杉矶市辖区的面积和人口都翻了一翻以上,吞并了好莱坞等不少地段,洛城警局的担子也陡然加重了。在 1924 年 5 月洛城一个无线电展示会上,警局局长希斯( R. Lee Heath )看到了爱好者自造的装置在汽车上的广播接收机,就觉得这应该成为警务通讯的未来。下一年,在全国无线电博览会( National Radio Exposition )上,思路超前的希斯把警官和电台都送上了飞机,演示从 305 米的空中来锁定“可疑”车辆,并用广播向地面通报讯息。希斯的继任——戴维斯局长( James E. Davis )也不遗余力地部属研发无线电警务通讯。经过几年的酝酿、研发、调试,在斯泰克尔( Roy Steckel )局长的任上,洛城警局也获得了无线电广播执照,在 1931 年 2 月建立了 KGPL 广播电台,被分配的波段是 1712 千赫,并在 1931 年 5 月 1 日正式开始使用。
在洛城警局无线电通讯的初期,座落于市政厅的总台将警讯发送给待命的警车,并由位于 Elysian Park 的转播站转发一遍,以求双保险。但警车里还没有无线电发射机,不能直接回话。警员给警局回话,仍然要用街道上老式的警用电话盒。
起初,有 44 辆警车装置了无线广播接收机,继而又装备了 35 辆。 1931 年 6 月的警局月报显示,已经播报了 12,644 则无线电警讯。 8 月 26 日,系统得到更新,公众得以直接拨打“ MICHIGAN 6111 ”这个求警号码,由 8 个训练有素、具备 5 年以上巡警经验的警员负责接听。当诸如抢劫或枪击的紧急呼救电话被接收到时,接收警员会按下“ hot-shot ”按钮,刑侦部等要害部门的扩音器就响起,避免了转接( RTO,routing it to the radio dispatcher )所可能带来的延误。直到今天,美国警方仍然遵循“ hot-shot ”优先程序,该词也进入了日常口语。很快,相关负责长官和部门的车里、案头,都装上了接收机。洛城警局把洛城划分为 60 个无线电通讯区。每辆警车前窗上面都放置了分区地图,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被派遣到它区。驾驶这些警车的叫“无线电警员”。当时警员短缺,“无线电警员”是洛城警局的“精锐部队”。日常的巡防任务,仍然是需要在警局指派,警员利用街道上的警用电话箱来打电话至警局。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洛城警局尝试了各种广播接收机,有自制的,也有厂商提供的,如 Sparton 、 Philco ,和摩托罗拉( Motorola )。
早期的警讯频段只比公众广播调幅频段“高一点点”。洛城警局的频道一开始是 1712 千赫,后来变成 1730 千赫,所以当时绝大多数的家庭广播机都能收听到。于是收听警用无线电通讯一时间成为了时尚,就像今天有些人依然爱好的那样。在警用广播的初期,无线电调度员在转述警讯后,通常要以说出自己的名字来结束通话。洛城警局 1931 年最早的无线电调度员中有一位罗森奎斯特警官( Jesse Rosenquist ,1899-1966 ),其嗓音在当时一度家喻户晓。(就好比我国的八十年代赵忠祥电视解说的《动物世界》一样。)这是因为他总是低沉地拖着每个音节把自己的名字发做“ Rose-n-quist ”。广大“听众”喜欢听他说:“ Calling all cars, calling all cars...that's all. Rose-n-quist ”。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初的南加州,罗森奎斯特警官的魅力嗓音真是妇孺皆知,几乎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公众在“监听”警讯一段时间之后,已然“上瘾”,欲罢不能了。具备美国企业精神的广播接收机制造商们也不放过这个市场,很快就营销“直通警用频段”的广播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人们很少会外出找乐子。而且,尽管广播变得十分流行了,但好的节目还有待于发展。入夜后,洛城警局的广播信号在全国都能接收到,东到美国东海岸,西到夏威夷,俨然被当做“娱乐节目”来收听。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CBS 广播网邀请罗森奎斯特警官参与录制了广播剧集,就叫 Calling All Cars ,从 1933 年到 1939 年风靡西半部美国。这是艺术再现生活的活生生的例子。罗森奎斯特警官的嗓音,成为公众想象中的警讯腔 “原型”。当时洛城警局的戴维斯局长( James E. Davis )也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成为节目早期的讲述者,其中不少故事是基于洛城警局的真实案件。这也是洛城警局在公共和社区关系上面的得分。如此一来,公众了解到,装上无线电通讯后,警车能够快速有效地到达事发地点,这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 Calling all cars ”这样的呼叫在当时也确实很“酷”。洛城,如同当时的纽约市和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在三十年代已经率先进入汽车文化的普及阶段。当时,全美绝大部分地方的城区警务巡防还是“ beat cops ”(警官步行巡逻),在乡村则是骑在马背上。从 1933 年开始,“乡下”的洛杉矶郡警局与洛城警局进行无线电合作测试,以研判无线电警讯系统是否也适用于乡野巡防。在 1938 年洛郡拥有名为 KQBV 的电台之前,洛城警局为洛郡转发警讯,每一条收费 15 美分。在 1934 年,洛城消防局也把洛城警局的无线广播接收器装在消防船和消防队长们的车上,改变洛城消防主要依赖于电话和街角火险专线的面貌。
1936 年,联邦通讯委员会颁发给洛城警局一项“实验性”执照,在 4 辆警车里安装了无线电发射机,来测试无线双向电警讯。发射机的频段是 30-40 兆赫,而接收机则仍然在 1712 千赫。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做到将接收机和发射机合为一体,以至于警车上有两部天线。洛城警局想给所有警车安装双向无线电,但当时还有很多人对这种前沿设备表示怀疑。终于,市议会在 1938 年批准了有限的资金,只够对 200 辆警车进行改装,并且不许购买新设备。于是,警局的无线电技术人员在林肯高地监狱的地下室作坊里自行制造了 210 部车载发射机。这些“土造”的设备居然被用了十多年。在加州北部的旧金山,同样归功于警方的自主研发,旧金山警局于 1941 年也在警车里装备了双向无线电通讯,领先于全国各地绝大多数警察局。在危机四伏的三十年代,旧金山警方忙于镇压罢工,保护工业和海运资产,遏制经济萧条带来的犯罪潮。警方的双向无线电通讯在协调行动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美国全力作战和动员备战,警务无线电通讯的发展处于停滞期。在 1942 年 2 月 25 日凌晨,洛城的一场空袭虚惊引发了警务无线电通讯瘫痪。当时空袭警报大作,一万两千名防空志愿者(很多是妇女)戴上头盔和臂章全副出动。海岸炮火对西洛杉矶上空一个至今也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飞行物”予以射击,大量的弹片掉落在市区。无线电频段被人们发出的大量讯息所拥堵。在凌晨 3 : 08 ,所有的无线电台被命令停止发射信号,包括警方电台 KGPL 。警方采用老式“ Gamewell ”警用电话箱来调度警员去摸黑处理各种紧急情况。事后,有关部门承认没有一架敌机被辨认或被击落。这也算是乌龙一场吧。还有一件轶事。在 1945 年末,洛城警局收到了来自驻防在阿拉斯加州最西端阿留申群岛的海军的一封信,抱怨说有一个“低沉的嗓音”频繁打断海军无线电通话,播报诸如“在 Wilshire 区有一辆汽车失窃”或者在某大街“出了麻烦”等警讯。海军问洛城警局能否“调整一下频段,别让那个嗓音一直抵达阿图岛了。”(《洛杉矶时报》, 1945 年 11 月 10 日)二战结束后,军事科技和太空科技的成果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潮,包括洛城警局在内的众多警察局迎来了无线电通讯的更新换代。
从五十年代到如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南加州居民习惯于在民事广播中收听突然插入的交通警报“ SigAlert ”。此服务开始于 1955 年的警局与民营电台的合作。当时,随着汽车的风行,交通事故越来越严重和频繁。 1952 年,西格蒙( Loyd C. Sigmon )与人合伙买下了 KMPC 广播电台 。早在 1941 年,西格蒙就是该台的工程师,但随后入伍效力于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欧洲战区无线电通讯。现在西格蒙以 KMPC 广播电台的执行副总裁身份,请求洛城警局即时向广播电台通报交通状况。当时的警局局长帕克( William H. Parker )回绝说警员们工作繁忙,只能直接给警讯部门报告情况,不可能另外给广播电台打电话。于是身段柔软的西格蒙放下副总裁的架子,重操技术工程师的活计,研发出一款价值不菲(当时值六百美元)的专用自动接收、录音装置。帕克局长这回允许西格蒙的电台安装此设备,但前提是要把该设备提供给所有感兴趣此业务的广播电台。——换言之,西格蒙的 KMPC 电台得不到他们原本所希望的交通讯息垄断。于是,若干家广播电台安装了这个接收机。当洛城警局的无线电协调员有交通讯息要发送时,他会按下一个专门安装的按钮,于是短波接收器就被激活并录制声讯,在广播电台激发红灯和警示音。然后,广播电台的技师会根据听到的紧迫程度,决定是否中断常规节目进行插播。
根据“传说”,第一个“ Sigmon traffic alert ”是在 1955 年 9 月 5 日的 Labor Day weekend 播出的,要求所有能动员的医生和护士都要去照料洛城 Union Station 站外的火车脱轨。其意料不到的副作用,却是导致了交通大堵塞。无人能估计出到底有多少医生、护士和好事者在听到交通警报后奔赴了现场。起初,洛城警局每天发出大约一条这类警报被地方广播电台转播。但很快,其他各类服务机构都开始采用西格蒙的这个系统来播出重要讯息,比如说狂犬病通告、煤气泄露、医患事故、工程隐患等。当洛城警局在 1965 年把频段提高到甚高频( VHF )之后,西格蒙的系统也相应跟进。 1969 年 10 月 1 日,加州高速巡警( CHP , 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 )接管了洛城警局区段内的高速公路管理,同时也接管了“ SigAlert ”系统,并最终将其扩展至加州全境。
西格蒙本人在致力于此项事业的几十年间从未因此发财,尽管他从地方和州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广播及无线电组织等获得了各种荣誉。他自己也对《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打趣说:“我经营一个大规模企业,下设 8 个广播电台和两个电视台。但却是不赚钱的 SigAlert 系统让人们记住了我。”该系统对交通安全和救护的贡献极大。也许是因为积德吧,“ Sig ”西格蒙活到了 95 岁的高龄,于 2004 年 6 月 3 日逝世。
对警方通讯最大的促进来自于 1964 - 68 的城市冲突高潮期。在 1965 年 8 月 11 日星期三,洛杉矶瓦茨街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非洲裔居民暴乱,警方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差点被摧毁。 8 月 13 号星期五的深夜,洛城警局将警讯频段移到了甚高频( VHF )。这已经酝酿了些时日——绝大多数警车里已经装了甚高频设备。骚乱者利用警讯来为之所用的可能,迫使警方在这一晚实现了切换。(《洛杉矶时报》, 1965 年 8 月 16 日第四版)暴乱持续了 144 个小时,导致 34 人死亡, 1,032 人受伤,和四千万美元的财产损失。美国国家民事骚乱专项顾问委员会( National Advisory Commission on Civil Disorders )发现大多数的公共安全无线电通讯系统是不能有效抵御破坏行为的,建议发展便携式对讲机。(它其实是越战承包商所研发的。)七十年代,最初的电脑终端进入了警车,被叫做 MDT ( Mobile Digital Terminal ),让警员们相互之间可进行通话和利用键盘的文字通讯,还可直接检索车辆和犯罪纪录,自动辨识警员身份和地点,无需再通过无线电中转员。因为 MDT 传递的信息是加密的,警方可以稍带享受私下交流的乐趣。瓦茨暴乱说明,那种由中心调度员一对多地联系警员的方式已经过时,不适应日益复杂的情况。 1967 年,洛城警局的雷丁( Tom Reddin )局长批准了警车和警车之间的通讯,这是前任帕克局长一直不愿批准的,因为他怕“管不住”警察。这也被不幸言中:九十年代的洛城警局声名狼藉,原因之一就是警员利用 MDT 传递污言秽语和种族歧视言论。
1984 年 1 月,“ 9 - 1 - 1 ”紧急号码在整个洛城得到运转。八十年代以来的警方通讯系统更趋保密化,外人绝少能破译。这些技术和应用是昂贵的,显著增强了警员的安全性、机密性和流动性。但同时,这也造成警员与他们服务的社区日益隔绝。警员日益变得坐在车里巡逻,其越来越多的日常工作是对通讯信息的读取和反馈,而不是自主性地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发现问题,自发进行现场干预。 2001 年 6 月 18 号,洛城警局结束了其 70 年的“开放式”警讯播报历史。 2002 年,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无线系统被建立。对警讯的公众粉丝来说,一般的广播是无法收听了。他们也得鸟枪换炮,需要买 500 美元以上的专门广播机来继续这一嗜好。二十一世纪初,北加州的旧金山警方运转着拥有 29 个频段的无线通讯系统,有 4 个波段是专门传输数据的,使得数据不断在中央主机和警车里的电脑之间传输。无线警讯“永不消逝的的电波”也愈发喋喋不休,既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也让我们被“蒙在鼓里”。
最新评论